每逢夜班,忙里偷闲,静坐电脑前,总是想给大家写点东西。今天跟大家谈一谈“湿气导致疾病发生,我们如何应对?”,在谈论正题前,先讲两个真实的小故事。
故事一:我同事的一个熟人,老年男性,80岁左右,打嗝不断,耳鸣,头沉,曾在家服药治疗,效果不佳,随来院就诊。找到我时,我仔细询问情况:舌苔厚腻,病人食欲不振,上腹稍微胀满,大便干结,小便少。一看就是湿邪阻滞三焦,导致气机不畅,水无去路,上蒙清窍,胃气上逆导致一些列症状。随开了一个祛湿的香砂养胃颗粒,病人服药三天后,症状基本消失,五天后舌苔逆转,回复正常红润舌的情况。
左为治疗前的舌苔,右为治疗后舌苔
故事二:中年女性,高热5天,在家输液治疗,发热反复不退,随来诊。体温:38.5度,口苦,咽干,少汗,食欲不振,时有怕冷,时有怕热,大便干结,小便*,舌苔厚腻,呈干粉状。我一看这样的舌苔,就知道病人平时就表现脾虚湿盛的体质,病发五天,寒热往来,已经热入少阳病也,口舌干燥,咽喉明显,热入阳明病也。随开了小柴胡汤加生石膏合香砂养胃汤,病人一副药热退,五副药后舌苔明显好转,恢复基本正常状态。
左为治疗前的舌苔,右为治疗后的舌苔
以上两个小案例提示什么呢?提示湿邪作为病因或者基础体质都会影响疾病的治疗方向,如果方向不对,效果肯定不好,如果方向对了,效果会立竿见影。
那么湿气如何形成的呢?
我认为有两个方面的原因,饮食是最为主要的外在原因,现在生活条件好了,经常下个饭店吃饭,没有肉就没有食欲,贪吃寒凉之物过多等,还有居住环境潮湿也是一种外在因素。这些外在因素都会导致脾胃功能失常,无法正常运化水湿,导致水湿过剩。脾胃阳气不足是导致水湿代谢紊乱的主要内在原因。最多的时候是两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导致脾肾阳虚,三焦运化水湿失常,导致机体水湿不能蒸腾化气,胃肠道首当其冲,在舌苔上表现最为明显了。
湿气重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湿性重浊黏腻,从头到脚都会有或多或少的不适症状,可谓是千变万化。比如头晕、头沉,头重如裹,口臭,口苦这样的典型症状,头发油比较多,两天不洗头就会有感觉,再就是油性皮肤者;比如:胃肠道症状,恶性、腹胀、腹痛、腹泻、便秘等;比如湿邪侵袭关节,就会表现四肢关节疼痛;比如肥胖的人多痰湿;比如舌苔厚腻,寒湿者,白腻苔,湿热者,*腻苔;比如水肿病;比如女性妇科疾病等。总之,临床表现千变万化,但是根据舌苔就能判断准确。
如何祛除湿气?
人体是一个很神秘合理科学的机体,是有自我调节的一套机制,阴阳平衡,水火既济。湿气重,说明火不足,说明阳气不足,也就是脾肾之阳不足,那么健脾燥湿,温肾祛湿就是治疗的大法,也是根本治疗办法。《金匮要略》中指出“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其实就是说的这个道理。当然如果合并了湿热,那么就得祛湿兼清热即可。
少吃或者不吃寒凉之食物,管住嘴。
长做艾灸可以温里散寒、祛除湿气,也可以用艾贴灸肚脐。
如果头油较多,可以应用同仁堂的生姜洗头膏。
山药、莲子、红小豆、薏苡仁、冬瓜、苦瓜、海带等食物有健脾祛湿的作用。
香砂养胃颗粒或者丸:对于胃肠湿气过重可以应用,回到一开始的那两个病案,病人的湿气都在胃肠道,所以我都应用了香砂养胃颗粒这个药来温胃祛湿,才能获得良好效果。
健脾丸、参苓白术散、苓桂术甘汤、五苓散、枳术宽中胶囊、香砂平胃颗粒、肾气丸、香砂六君子汤、二陈汤、二妙散等等。这些需要医生来作出判断。
根据临床症状不同,选用不同的办法来治疗,个体化治疗。
祛湿是治疗疾病的核心思想,也是战略思想,应用哪一个方子或几个方子来应对那是战术的具体办法。
战略上要正确把握,战术上要准确无误,以不变应万变,以万变应万变。治疗疾病,焉能无效?
-04-14日凌晨
月光淡淡,如有湿气在眼前,待更加明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