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怎么能控制 http://news.39.net/bjzkhbzy/171116/5848906.html凛凛人如在,谁云汉已亡。一首大风歌唱起了汉朝的开端。一首三国诗结束了最后的大汉。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都有一个消极避世的佛教徒,都有一个积极入世的儒士,还有一个忘世的道士。这是中国人千百年以来形成的思想观念,而对于中国朝代的话,每一个中国人心中都有一个一统天下的大秦,都有一个奠定汉文化和汉人威名的大汉,还有一个懦弱屈辱的大清。汉朝的历史止步于东汉灭亡,这是传统观点,但汉朝的后代刘备实际上在四川巴蜀这些地方重新树立了汉朝的大旗。
他们当时的国号是汉,*队是汉*,所以汉朝的国祚在西南延续,他们一辈子三代人都想克复长安,重新恢复汉朝,可最后却在刘禅这个无能的二代皇帝身上毁掉了一切,使得所有人的努力功败垂成。可刘备汉朝的失败实在是不应该,按照戏谑的说法是邓艾的一次偷家使得刘禅不抵抗直接投降,当时刘备汉国应该是有很多*队的,刘禅为何会做出这种没脑子的事情呢?
伐魏亦亡与不伐亦亡的死局
刘备死后的蜀汉君臣对峙之中有一句著名的讨论就是当时刘禅询问诸葛亮说魏国都没有来招惹我们,我们为什么要不停的讨伐魏国,徒劳的消耗民力呢?
用诸葛亮的话回答是蜀汉偏居在巴蜀之地,早已经失去了天时和地礼,只能靠着先帝刘备遗留下来的人和支撑起这个局面,如果现在不撑着大势和人心还有一部分在蜀汉这边讨伐魏国,那日后蜀汉注定会灭亡,所以说蜀汉对于魏国的战争形势就是伐魏国虽然会导致灭亡,但如果成功了就是第二次中兴大汉,可如果真的什么都不去做的话,那蜀汉就一点翻盘统一天下的机会都没有。
讨伐魏国不是一个空的口号,而是蜀汉帝国的现实需要,从刘备占据荆州开始制定天下战略的时候就已经决定了要效仿汉高祖刘邦除汉中,西川夺取关中的战略目标,这种战术的布置是十分正确的。但人算真的敌得过天算吗?
荆州的失去使得刘备汉国的地理优势已经失去,后面关羽和张飞之死把刘备给带走了,前期的创业者和从*巾起兵开始的精锐都在夷陵之战之中没了。从来都是新*难以成旧*的骁勇,诸葛亮手下的那群北伐将士的战斗力根本不能和魏国*巾*起兵时代的战斗力相提并论,但诸葛亮的指挥才能又要比魏国绝大多数人都要强大,所以在这种一强一弱的抵消之下就形成了势均力敌的局面在汉中对峙,而蜀汉,西川,荆州部分,南中一带的民力所积累出来的财富和粮食就这样消耗在了和魏国的对峙线上。
秦朝末年是天下苦秦久矣的局面,这是朝代熬到最后,整个天下土崩瓦解没有拯救的余地和必要了。刘备建立的汉朝在西川的统治也到了末期,当然不是像秦朝的那样暴*到了末期。而是因为整个国家的百姓都已经累了。从刘备死后诸葛亮花费九年的时间恢复民力之后的汉朝就一直处于两个状态,一个是北伐,一个就是在筹备北伐。
三国的历史之中说诸葛亮是七出祁山七次北伐都失败了,这里面的准备是几十年,后面诸葛亮的继承者姜维也是九伐中原没有一次成功,整个巴蜀的老百姓都已经累了,大家手受不了这种状态了,数十年北伐无功徒劳的耗费民力,士兵的尸体成山的堆积在汉中以北的山林之中。
所以到后期刘禅是真的累了,他是一个知心的人,他觉得自己国家和百姓都累了,自己作为皇帝多年没有给百姓带来中兴的局面就算了,更是让这些老百姓连年遭受战争之苦,这次邓艾偷袭都这么近了不如就顺势投降算了。
据守成都和南逃的策略
当蜀国的姜维大*备牵制在剑阁的时候就已经注定了蜀国最后的希望是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可惜的是诸葛瞻一点都不懂*事,本来他带领*队开赴涪城。可他看到前线的局面之后主动后撤,认为涪陵不足以据守,周围都是平原地区,魏国大*必将一马平川,最后的选择是率领大*后撤到成都前面的绵竹。
魏国征西大将*邓艾在得到涪城之后完全没了后顾之忧,因为姜维被钟会大*牵制住了,如果姜维放弃剑阁来剿灭自己,那他就可以和钟会加攻消灭姜维,如果姜维不来救援成都,那他就可以大*直下成都或者偷取成都,最后邓艾选择的是率领数千人绕道偷家,到成都城下的时候就吓得刘禅出城投降。
据说当时刘禅率领文武百官出城投降的时候还是有十万大*的,按道理来说是完全可以守住的,但刘禅的不守城让后人叹息,所以才有了刘禅儿子刘湛的劝导他死守成都才不会辱没汉昭烈皇帝的在天之灵,所以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之中大力赞扬刘湛是凛凛人如在,谁云汉已亡。他是蜀汉最后的气节,他是整个蜀汉前一代人遗留下来的精神气质。
但无可奈何的是刘禅这个人自己的心气已经没了,他从小生活的环境就是那种温水煮青蛙,父辈的光芒让他的才能无处发挥,诸葛亮和蒋豌的掌权更是让他习惯了无为而治,对于整个汉朝他并没有像刘备那样强烈的归属感,他更关心的是巴蜀百姓苦汉久矣的这种心情。
他已经对不起刘备他们那一代人了,不能再因为自己一家一姓的衰亡去耽误整个巴蜀的百万*民了。至于南逃的方法也不是没有想过,而是真的没有实施的必要性,天下早晚都是要一统的,逃跑到南中那个蛮荒之地根本维持不了一个三分天下的局面,而且南中的蛮夷根本没有诸葛亮时代的天下归心,如果刘禅真的南逃,那后果局面也就是南明灭亡之时永历皇帝那样势穷而亡了,所以刘禅在自己还有着一定资本的时候为蜀汉百姓和自己谋取一定的福利也算得上是顺势而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