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夏季,由于天气比较炎热,又很容易下雨,就会导致空气中弥漫很多的湿气,再加上夏季人们比较喜欢食用凉的食物,会导致出的汗骤然停止,会导致水湿之气停在体内的肌肉、筋脉、筋骨等部位,长期如此体内的湿气就会加重。
湿气的危害有哪些?
1.伤害关节:湿气进入关节,与“寒”相遇,会形成寒湿,导致关节疼痛。
2.肥胖+浮肿:湿气入皮下,影响细胞的新陈代谢,降低脂肪燃烧效率,从而导致肥胖。
过多的湿气滞留在体内,加重脾运化水湿的负担,就像马车超载一样,有时甚至会影响肾的利尿功能,严重的可继发全身浮肿。
3.火气不畅、易长痘:从中医角度看,长痘痘是因为身体油性变大,油的粘性抑制了火气的排泄,从而导致体内热气堆积,从而诱发痘痘。
4.诱发多种妇科病:体内湿气过重,容易导致脾虚,湿气下注,使得出现白带多、异味,严重时还会导致炎症。
5.月经不调:身体受湿受潮的女人,体质会比较差,在前后会有四肢疲倦,低热难退,月经量少等。
6.影响排泄:湿气过重,会造成“湿气黏肠”,大便次数增多,且有拉不干净的感觉。
教你3招,逼出体内湿气
1.食疗祛湿
山药、薏米、芡实都有健脾益胃之功效,但各有侧重。
山药可补五脏,脾、肺、肾兼顾,益气养阴,又兼具涩敛之功。薏米健脾而清肺,利水而益胃,补中有清,以祛湿浊见长。芡实健脾补肾,止泻止遗,最具收敛固脱之能。
建议脾虚痰湿者在中医师指导下结合个人体质配伍使用,能加强健脾祛湿的作用。但专家提醒,脾虚无湿,大便燥结者及孕妇需慎服。
此外,体内湿气重的人大多是先天脾胃不足或者过食肥甘,缺乏运动。最好通过跑步、游泳、瑜伽、太极等运动祛湿,并注重健脾,减少湿邪的生成。
其次,“冬吃萝卜夏吃姜”,生姜不仅营养价值丰富,还能够帮助人体散热发汗,是一种十分适合夏季吃的食物。
把新鲜的生姜洗净去皮泡水,晒干水分,加入少量的白糖腌制,再倒入炒锅中不断翻炒,至汁液收干即可,炒制后的金*色姜片糊上一层糖霜,白白的像雪一样,让人十分有食欲。
不喜欢吃姜的朋友也会爱上它,因为白糖掩盖生姜部分刺激气味,而生姜的味道也在一定程度上与白糖中和,让姜片不至于太甜腻,一甜一辣,口感酥脆,很是爽口,能够一解炎热的暑气。
2.拔火罐祛湿
拔火罐是民间比较常见的中医适宜技术之一,具有祛风散寒除湿,活血通经络的作用,对于风寒湿痹所致的筋骨肌肉疼痛较为合适。
但是对于操作者有较高要求,应根据罐的材质及温度制定留罐时间,避免水泡以及烫伤。
3.艾草祛湿
艾草性温燥,芳香而辟秽,可以祛湿。
同时,雨后要格外注意下肢的保暖。有腰以下寒凉的人,可用艾叶泡脚,水要泡到脾经三阴交处。三阴交是肝、脾、肾三条阴经的交汇处,除湿排寒效果好。
如果你觉得还不错,不妨点个「赞」和「在看」,把文章转发到「朋友圈」,分享给好友们,也欢迎大家在留言区「留言」,分享你们的经验。
本文合作作者yishicankao
原创文章,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商务合作敬请联系: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