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本书就改变了你的人生观,只能说明你读的书太少了;如果一张碟就改变了你的价值观,只能说明你没有价值观。
蜀黍每日一点健康小知识。
葱、姜、蒜、椒,这四样调味料,是我们日常最常用的配料。
而且这四样对人体是十分有益的,正确食用的分量却很少人知道。
今天小编带大家一起探讨下。
肉类多放花椒
花椒是土生土场的中国原产香料,味辛、性热,有芳香健胃、温中散寒、除湿止痛、杀虫解毒、止痒解腥的功效。
花椒气味芳香,能促进唾液分泌,增加食欲。还能使血管扩张,从而起到降低血压的作用。
花椒也可以用作中药,有温中行气、逐寒、止痛、杀虫等功效。治胃腹冷痛、呕吐、泄泻、血吸虫、蛔虫等症。除此之外,服食花椒水还能驱除寄生虫。
烧肉时宜多放一些花椒,有助暖作用,牛肉、羊肉更应多放。
鱼类多放姜
生姜又称“食物中的阿司匹林”,因为生姜里含有姜酚,在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上,和阿司匹林相差无几,可以预防心血管疾病。别名有姜根、百辣云、勾装指、因地辛、炎凉小子、鲜生姜、蜜炙姜。姜的根茎(干姜)、栓皮(姜皮)、叶(姜叶)均可入药。生姜在中医药学里具有发散、止呕、止咳等功效。
古话说,“早上吃姜胜过参汤,晚上吃姜等于砒霜”。虽然晚上吃姜并不真像砒霜一样有剧毒,但这句话道出了一个养生的真理:早上要吃热性的食物,而晚上吃热性食物则对身体有害,应吃一些凉性的食物。
姜对关节疼痛、肿胀、发炎及牙痛等也有一定效果。还可有清胃、促进肠内蠕动、降低胆固醇、治疗恶心呕吐、抗病毒感冒、稀释血液和减轻风湿病等多种功能。
鱼腥气大,性寒,食之不当会产生呕吐症状。生姜既可缓和鱼的寒性,又可解腥味。做时多放姜,可以帮助消化。
贝类多放葱
葱起源于半寒地带,喜冷凉不耐炎热。原产自中国,中国各地广泛栽培,国外也有栽培。作蔬菜食用,鳞茎和种子亦入药。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A、B、C以及钙、铁、镁等多种营养元素,对痢疾杆菌、葡萄球菌及皮肤真菌等都有抑制作用,可增强人体免疫力,预防呼吸道及肠道传染病流行。
大葱,中国种植历史悠久,早在《诗经》中就有关于大葱种植的记载——有玱葱珩。不仅仅能够缓解贝类(如螺、蚌、蟹等)的寒性,而且还能够抵抗过敏。
不少人食用贝类后会产生过敏性咳嗽、腹痛等症,烹调时就应多放一些大葱,避免过敏反应。
葱里提炼出的葱素还有舒张血管的作用,有助于防治高血压。
更为重要的是葱白能有效分解蛋白质,在烹饪含蛋白质和脂肪多的食物时,加上葱就可减少胆固醇在血管壁上的沉积,起到预防动脉粥样硬化,降低血脂、血糖和血压的作用。
禽肉多放蒜
大蒜呈扁球形或短圆锥形,外面有灰白色或淡棕色膜质鳞皮,剥去鳞叶,内有6~10个蒜瓣,轮生于花茎的周围,茎基部盘状,生有多数须根。每一蒜瓣外包薄膜,剥去薄膜,即见白色、肥厚多汁的鳞片。有浓烈的蒜辣气,味辛辣。有刺激性气味,可食用或供调味,亦可入药。地下鳞茎分瓣,按皮色不同分为紫皮种和白皮种。大蒜是秦汉时从西域传入中国,经人工栽培繁育,具有抗癌功效,深受大众喜食。同时以超强的杀菌能力闻名,是一种天然“抗生素”。因为其含有一种叫蒜氨酸的独有物质,进入血液后会转换为大蒜素。
这种大蒜素即使被稀释仍能杀死大肠杆菌、痢疾杆菌、葡萄球菌等多种病菌。蒜能够提味。烹调鸡、鸭、鹅肉的时候宜多放蒜,这样使肉更香更好吃,也不会因为消化不良而泻肚子。
尽管大蒜对防病治病有诸多好处,但建议每天生吃大蒜不要超过4瓣,且不能空腹食用。
而且阴虚火旺,并患有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肾炎、心脏病和便秘者最好不要生食大蒜。
冬季是感冒的多发季节,英国一项为期12周涉及名健康成年参试者的新研究发现,服用大蒜补剂和安慰剂的两组参试者发生感冒的病例分别为24例和64例。原因在于,大蒜中的大蒜素可刺激白细胞生长,增强人体抗炎能力,冬天建议可以适量吃点大蒜。
另外冬天的建议早吃热,晚吃凉。
早餐可以吃大米、面包、馒头等主食,喝咖啡、牛奶、热巧克力等饮料,它们都能暖身提神。
中午就可以吃牛肉、鸡肉、羊肉等热性的肉类,以及韭菜、洋葱、香葱、大蒜等蔬菜,帮助下午精神抖擞。如果喜欢麻辣火锅、烤肉等味重辛辣的食物,不妨在中午的时候吃。
到了傍晚就不要再喝浓茶和咖啡了,而应该吃一些百合小米粥、莲子羹、杂粮粥等。
晚餐要清淡,牛羊肉、煎炸食品、辛辣厚味的食物就不要碰了。肉类以鱼肉为佳,猪肉也不错;再搭配蘑菇、豆腐、白菜、萝卜、油菜、芹菜等性凉、安神的食物,能帮助身体排出废物,去除疲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