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历史上三个卢国,以及,河南卢氏江西庐山 [复制链接]

1#
北京最好白癜风医院治疗效果 http://pf.39.net/bdfyy/

卢戎,姜姓,原先位于关中西部,与起源于今宝鸡一带的姜姓炎帝部落关系密切。

在历史上,以黄帝为代表的华夏人,是文明化的古羌人,以炎帝为代表的姜戎、申戎等,是晚一步文明化的古羌人,此外,还有一直处于原始状态的古羌人,就是后来东汉、两晋时期的羌氐民族、以及后来的藏人。

从父系遗传的Y染色体单倍群来看,所有古羌人,都是O系黄种人中的O3集团。

早在五千年前,姜姓部落就在炎帝率领下,离开今宝鸡一带,东进;而起源于今陕北一带的黄帝,也率其部落东进,双方为争夺今运城一带的盐池,打了一场阪泉之战,之后,合并为炎黄同盟。

然后,因为人口增长的压力,他们沿着山西通道,出太行山,在今河北一带,又与O2集团的蚩尤九黎同盟打了一场涿鹿之战,战胜之,从而,炎黄同盟统治了今河北、河南、关中、山西等广大地区。

涿鹿之战

也就是说,一部分姜姓部落,很早就东迁了;不过,仍有一部分姜姓部落,留在今关中一带。

卢戎跟随炎帝东进了,在今河南一带,建立了首个卢国,地点是今三门峡市卢氏县一带。

前年,商王国建立。

卢国与商王国关系紧张,屡次被商王击败,商王国晚期,卢国干脆西逃关中,投奔了周人。

至商王国末期,姜太公在今宝鸡一带的渭河垂钓,成功引起西伯昌的注意,成为周国重臣,前年,武王伐纣,推翻商王国,建立周王国,这第一次商周战争,盘踞在关中的周人,东进夺取了今河南一带。卢人参加了这次反商战争。

姜姓申国、许国等,仍然留在关中,而姜太公等人,则封于河南,建立齐国。

今山东省一带的商嬴十七国不服,起兵反抗,周公东征,发动第二次商周战争,灭十七国。其中的薄姑国,被灭以后,其地封给姜太公,建立了第二个齐国。

一部分卢人,也跟随姜太公来到今山东一带。

不过,卢国主力,仍然在关中。后来,周人清洗关中,卢国、罗国等自河南投奔关中的诸侯,被周人安排去防守南方边疆。

南方卢国的位置,据《括地志》记载:“房州竹山县及金州,古卢国也。”金州,即今陕西安康市,也就是说,南方卢国在今陕南安康市、今湖北竹山县一带。

这是第二个卢国。

八十年代,陕西省安康市出土了一件铭文铜器“史密簋(GUI,三声)”,记述了西周中后期,东夷叛乱,周王命大将史密、师俗二人,率领虎方、卢方的军队东征,可见卢国到西周中后期,依然效命于周王,而且实力不俗。

史密簋铭文

春秋时期,周王室衰落,原为周王手下诸侯的楚国崛起,宣布独立,升级为楚王国,与周王国平起平坐。

楚国威胁罗国、卢国等邻国。前年,楚国因为罗国(位于今湖北宜城县)偷袭楚军,决定报复罗国,罗国自知力不能敌,联络卢国作为帮手,于是有了“罗与卢戎两军之”。卢国在西面,罗国在东面,楚国受到卢罗东西两面夹击,楚军大败,统帅屈瑕自杀谢罪。数年后,楚国实施报复,灭了罗国,另一大国庸国,趁机灭了卢国。

且说今山东一带的齐国,春秋时期,公族高傒,是姜太公后裔,他迎立齐桓公有功,齐桓公将齐国卢人之地卢邑封给他,他建立了山东卢国,此为第三个卢国,位于今山东济南市长清县一带。

后来的姓氏卢,皆为山东卢国后裔。南北朝以及隋唐时期,中国最后的贵族,北方贵族五姓七望:陇西李氏、赵郡李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其中,范阳卢氏,颇多名人,如诗人卢照邻等,后来的韩国总统卢泰愚,也是山东卢国后裔。

卢照邻与王勃、杨炯、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

卢氏来源还有姬姓,不过,主要来源是姜姓。

再说南方卢国,被灭以后,余部南逃今四川、云南一带,于是有了现在的泸州市、泸水市,金沙江的别称也是泸水。

金沙江也称泸水

至于庐山,在战国时期,有一位匡俗先生,在楚国山中隐居,其山称为匡庐,后称为庐山。

西周时期,淮水一带有庐国,妫姓,不属淮夷,后世改称庐州,即现在的合肥。

庐国后裔,也以卢为氏,是姓氏卢的第三个来源。

姜姓卢氏,姬姓卢氏,妫姓卢氏,是现在姓氏卢的三大来源,其中,以姜姓卢氏为首。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