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此人才华横溢,得刘备赏识,诸葛亮重用,却 [复制链接]

1#
北京白癜风哪里看好 https://m.39.net/disease/a_g6tw9ct.html

(图说三国·人物解析·第62期文/无常奉天玉插图/嗜血的狼牙)

诗圣杜甫,对三国时期的蜀相诸葛亮,极为推崇,他不仅用一句“功盖三国分,名成八阵图”,肯定了诸葛亮的功绩,还感慨道“出师未捷身亡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表达了自己的遗憾。但人固有一死,这是在所难免的,而且诸葛亮虽然去世了,但是他也为蜀汉留下了几位接班人。说到此处,也许很多人,都想到了接过北伐重任,最终因一计除三贤,被剖腹挖心的姜维。的确,姜维是诸葛亮的接班人之一,但他并不是诸葛亮的唯一接班人。

诸葛亮选定了数位接班人,例如被他亲自下令斩杀的马谡,再例如蜀汉四相中的另外三人——蒋琬、董允、费祎,以及我们今天要说的主人公。因为马谡一事,很多人都在抨击诸葛亮,说他没有知人之明,但是我们今天要说的主人公,不仅得到了他的赏识和重用,在北伐中表现了自己的能力——“常规画分部,筹度粮谷,不稽思虑,斯须便了”,意思是说,他在军中,负责士兵编队,筹备粮草等事,不需要思考,便能很快的完成。还曾得到了刘备的赏识。

《三国志》记载:“羽命为功曹,遣奉使西诣先主。先主与语论军国计策,政治得失,大悦之,因辟为左将军兵曹掾。”意思是说,他原本是关羽的功曹,后来被关羽派往益州,去面见刘备。刘备与他讨论军国大事,以及政治方面的问题,他都令刘备非常满意。于是当时还是左将军的刘备,把他留了下来,并将其辟为了左将军兵曹掾。刘备的知人之明,相信大多数人都不会怀疑,毕竟他从私兵之中,将魏延提拔成一员大将,就足以证明一切。

那么这个得诸葛亮倚重,得刘备赏识的人,到底是谁呢?相信很多读者,大约都已经猜到了,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曾与魏延水火不相容的杨仪。只不过,他虽然才华横溢,能得到刘备的认可,也能得到诸葛亮的倚重,却有一个致命的缺点,那就是“性狷狭”,因此就算他在诸葛亮去世之后,顺利将大军带回了蜀汉,立下了大功,也没能得到重用,反而被安排了一个闲职。

如果他接受了这样一个结果,或者仅是生闷气,就算失去了权势,待遇大约也不会太差,可是,因为他说了一句非常作死的话,却惨遭流放了,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他自从被封闲职之后,便满腹怨言,甚至经常出言不逊。于是大家为了避免沾惹麻烦,都不敢跟他交往。只有同为诸葛亮接班人的费祎,上门拜访他。这个时候,杨仪不但不知反省,反而对费祎道:“往者丞相亡没之际,吾若举军以就魏氏,处世宁当落度如此邪!令人追悔不可复及。”

意思是说,他竟然感慨,如果当初诸葛亮去世,他率军降魏,定然不会像现在一样落魄,并自称追悔莫及。费祎听完之后,立马密报给了后主刘禅,纵使刘禅再仁慈,再怯懦,面对这样的反动言论,也不会心软,于是杨仪被废为庶民,流放到了汉嘉。不过,他到了流放地之后,依旧没有停止作死的步阀,还在上书诽谤他人,刘禅忍无可忍,想要将他押回成都治罪,他得到消息之后,终于意识到了,自己已经陷入绝境,于是畏罪自杀而死。

我们都知道,蜀汉中后期人才凋敝,通篇分析之后,也不得不承认,杨仪的确是一个大才,可是他却仅是因为性格问题,失去了成为蜀汉顶梁柱的机会,并仅凭一句话,害得自己惨遭流放,实在令人唏嘘——果然性格决定命运。

本文所有资料均来自于《三国志》《三国志集注》等书,小编保证内容之真实性,同时无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