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四个字评价姜维的一生,在一些方面胜过他师 [复制链接]

1#
北京什么医院白癜风最好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xcxbdf_zx/p312yr1/

三国姜维传游戏里有对这一段的演绎。诸葛亮仙去弥留之际,将姜维叫到身边谈心。“其实亮也不认为北伐战争会成功,很多人说亮是为了平衡荆州派和东州派的内部矛盾而发动的战争,是也不是。其实更主要的是为了报答先帝对我的知遇之恩,先帝,关羽,张飞,赵云等相继离去,唯有亮一人能维护先帝的梦想,很美的一个梦。很多时候结果并不能说明什么,努力去做便问心无愧了。现在可以解决你心中的疑惑了吗?伯约。

姜维是三国中比较喜欢的人物,不仅仅他是诸葛亮的徒弟,诸葛亮看不上蜀国其他人,唯有姜维入了她的眼,要求是多么的苛刻啊!更多的还是他的执着,已经超越了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报效诸葛知遇之恩,他死而不悔,绝地反击,即使是最终功亏一篑,也要把敌人的一嘴牙给打碎。

姜维应该算是最后的理想主义者,之后的乱世便是阴谋家和小人的天下。那些当以佐酒的英雄之气不再被人珍而重之;那些一诺千金被人嗤之以鼻;只留一地鸡毛。

话说男人贪财好色是错,过度追求名望和权力就没错吗。姜维理想再伟大,他的德行和能力都不足以逆转蜀汉的颓势,不足以支撑他的理想。穷兵黩武,又不能匡正朝纲,怎么能克定中原。

姜维身上可能更能显示出诸葛丞相的的那句名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两人都是为了报知遇之恩,但是考虑到姜维的身份,他本可以再次以魏人的身份回归强大的曹魏,起码也可以混个军委副主席,但为了报一个知遇之恩,到最后都执着到不惜命,这种人可能就是活着可怕,死了可惜,最后的一计害三贤,如果成功,估计现在姜维要被拔高到韩信哪个级别了吧。

不北伐迟早是死,北伐了又说穷兵黩武。姜维九伐中原相比诸葛六出祁山,战绩还是值得夸奖的!只因报丞相相遇之恩,夹缝中求生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信仰,一个烂摊子的工作坚持了5年了,只为当初的一滴水之恩,而年华渐去,刚过了而立之年,奈何东家目光短浅,适夜辗转反侧不能眠。去,心不忍,反之铜臭亦然可怜。今,有所悟,太过执着伤人伤己。吾离东家许图强,吾在东家许安逸,男儿有泪不轻弹,写完此文,别离了,少东家。

我觉得就算姜维赢了,蜀国一统天下,最后还是会亡在阿斗手里。生前建立再大的基业,子孙不行,短短数十载依然可以败个精光。昔日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何其嚣张,而后呢?曹爽志短无能,大权尽归司马氏,曹操子孙被贬的被贬,被杀的被杀,大魏江山也落入司马昭之手,正如三国演义开篇词所言,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武侯的北伐,军事上大体是成功的。但是武侯真的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但是阿斗是皇帝啊。姜维北伐因为身份和资历问题,很多时候会遭到朝廷的阻挠。人们都看到了姜维在夹缝中的执着,但是,你们为什么不返回头想一想,武侯北伐的大前提是,稳。所以,胜可能是小胜,也可能是大胜。败,绝不允许大败。(马谡那个除外,那个是诸葛亮用人不当,但是,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无人可用了,想提拔一些新秀。不可否认的是,夷陵之战,蜀汉人才青黄不接了。)

哪怕是这样一个战绩的武侯,历史上都有穷兵黩武的嫌疑加身。何况胜少败多的姜维?一个皇帝,无论是为了休养生息,还是为了稳固皇权,无论是什么原因,暂停北伐是说得通的,谁敢说是错的?实际上,武侯北伐的目的,与姜维北伐的目的已经发生了变化。武侯北伐我个人认为并不是为了转移矛盾、平衡内部等等,而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理想主义者,但是武侯的谨慎,先帝的托孤,兴汉的志愿互相纠缠之后。

武侯是在保证不败的基础上去进行那微乎及微的北伐复国的理想,所以武侯怎么可能会去采纳魏延的子午谷奇谋,武侯可以北伐,但是不可以冒险。但是姜维,他是一个武人,而且是一个真正的后三国武将,对于蜀汉的构成、世族势力纠缠他即使有认知,也绝不如诸葛亮。他的北伐名号上和武侯一致,实际上已经偏移,所以,如果有人指责武侯穷兵黩武,我一定会反驳,哪怕我是个曹魏粉。但是如果是说姜维,我只能暗暗叹息。三国,是个彻头彻尾的悲剧而已。

这样一个英杰辈出的大势,我没有看到时势造英雄,也没有看到英雄造历史,看到的是在历史夹缝里,奋起挣扎的人杰,无一不是黯然落幕,无一不是荡气回肠的悲壮,我其实挺难想象:一个人要执着到什么程度,才能在如此漫长的时间里,在如此狭窄的夹缝中,在如此难以逆转的大势下,不断冲击命运?仅论执着,他实在还胜过诸葛亮。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