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是做饭时,任何荤腥食材都能搭上的材料。算是必须品,永不愁卖。今天我就给大家讲讲怎么种姜。
一、风土适应:
姜是阴性作物,喜稍荫地,温和爽朗的天气,忌强光直射和过炎热,18℃即可萌芽,25℃-32℃是生育最适温度,15℃为生育低限温度,块茎10℃以下容易腐败。喜好湿润,水分缺乏块茎停止肥大,但高温多雨季节生姜易发生软腐病。土壤适应性颇广,以富含有机质具保水力之壤土或黏质壤土较适宜,易干旱土地栽培需有灌溉设施,专为生产老姜多选用适湿砂壤土之山坡地,忌连作,同一块地必须改种其他作物5-6年,一般常用新垦地栽培。
二、种植时期:
宜在温暖时期栽植,低温时发育缓慢且易枯死,一般在立春前后,寒冷地区2-4月,温暖地区12-4月,缺水灌溉山地可利用3-4月雨期种植。
三、栽培方法:
(一)种姜选种与处理:
选肉质密致,充分成熟,皮光滑呈黄褐色无病斑老姜,2-3个芽点切成一段,重约50-70克,而埋姜可留4-5个芽点切段或全块种姜,然后浸渍于58%锌锰灭达乐可湿性粉剂倍液中20分钟,或35%依利得可湿性粉剂倍液中浸渍5分钟,以防止软腐病发生。浸渍后种姜捞起放置地上风干2-3天,使切口干燥愈合减少腐烂。
早熟栽培生产生姜,须经催芽处理,可提早生产,选择温暖场所,底层先舖谷壳或河沙,将种姜堆叠再予覆上厚7-8公分之砂或砂质土,浇水湿润后覆蓋白色PE塑胶布,约经二星期可萌芽,芽长4-5公分时留一主芽,抑制侧芽丛生,即可植入本田。生产老姜用种姜浸种消毒后,散放在通风阴凉室内,勿堆积,可不必催芽。
(二)整地:
圃地需先翻耕,将表土埋入底层,心土翻上充分碎土耙平后,嫩姜以行距55公分,老姜以行距65公分开沟,在平地有灌溉之土地沟深40公分,山地或排水良好之较高燥土地沟深45公分,沟宽为20公分,播植前7-10天将堆肥及化学肥料等基肥施入沟中,与沟土混合。
而埋姜主要在提早生产白嫩生姜,土地翻耕整平后,不开植沟,仅酌开数条排水沟作成宽平畦,种植时逐次翻开畦土深约50公分,施入基肥再覆一层薄土,上舖放种姜,依次再翻土覆蓋已舖放之种姜,再施基肥、覆土舖种姜,如此整畦底层均舖放一层种姜,而不设行株距,覆土厚度约50公分,完成后畦面覆蓋塑胶布保温,促进萌芽,提早生产嫩生姜。
(三)种植:
栽培嫩姜在种姜催芽后,按株距20-25公分,芽点朝上横放于已施入基肥之植沟内,覆土约5公分,其上再覆腐熟粗堆肥一层,防止土壤紧实阻碍芽之发育,再覆蓋稻草以保持水分。
(四)管理:
1.水分控制:
姜生育期间土地宜经常保持湿润状态,如水分过多,初期种姜易腐烂,后期则块茎不充实品质差,故多雨时应注意排水。山坡地及平地灌水不便之处,干旱期畦面宜敷草防干。
2.培土:
姜之培土工作至为重要,因种植后覆土浅以便发芽,而发芽后新根陆续向上移升,块茎随之发育肥大,培土可使根部发育旺盛,促进块茎色泽白嫩与肥大。培土不可过浅,否则块茎瘠小皮厚色暗,过深则块茎细长。培土至少应分三次进行,配合除草及施用追肥后,将行间之土充分培至株基部,每次培土厚度约7-8公分为宜。
(五)采收:
姜因栽培目的及期生育成熟度之不同,而有嫩姜及老姜之分,栽培埋姜概以收获嫩姜为目的。
1.嫩姜:
或成新姜,自块茎发达而皮薄淡白色,组织未充实而多汁,纤维未发达,肉质仍柔嫩未硬化时采收。
2.老姜:
嫩姜继续生长块茎更肥大充实,外皮变粗厚,色泽转为黄褐,块茎内水分减少,纤维发达,肉质粗而辛味增强者为老姜,通常在地上部枯萎时采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