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卧龙凤雏得其一可安天下,为何刘备得俩蜀国 [复制链接]

1#

熟读三国演义的都记得水镜先生司马徽曾说过一句话:“卧龙凤雏得其一可安天下。”这是对庞统诸葛亮两人至高无上的评价,庞统可谓治世之能臣,诸葛亮更为了得,通天晓地,呼风唤雨,似妖一样的人物。可为何后来刘备兼得二人,不仅没有一统天下,却是三国里亡的最快的呢?莫非是水镜先生忽悠人?非也,并非是水镜忽悠人,而是世人错解了水镜先生的意思,水镜说的是得二人可“安”天下,而不是得二人可“得”天下。差之一字,谬之千里。

刘备先得诸葛亮,后得庞统,之后才奠定基业,晋位为汉中王。在此之前,刘备就如惶惶丧家犬一般,手下虽有关羽、张飞、赵云等当世一等一的猛将,却是今天投奔这个,明天投奔那个,不仅差点把儿子跑丢了,还把老婆糜夫人跑死了。而且跑到最后风评特别不好,投奔刘表之后蔡瑁就说刘备此人到处跑路,不可信,而且投奔谁谁扑街,是不详之人,建议杀掉,是刘表顾念同姓之情,悯而收留了刘备,且将新野小城借给刘备做个屯兵之所。可以说,此时刘备虽名为诸侯,其实也大致相当于一个流寇,如若不是后来得到了诸葛亮,历史上的刘备估计也就跟刘岱,刘景,严白虎之流一个等级,哪有后来的西蜀基业?

刘备得到诸葛亮之时,只有一个新野小城暂居,奋斗了半辈子,此时跟白手起家也没有什么分别,不说曹操、孙权,当时的刘表、刘璋、张鲁、马腾、韩遂哪个的势力和地盘都比刘备大。但自得诸葛亮之计后,明确确定了争霸的路线图,东联孙权,北拒曹操;先图益州,再夺西川,一步步都有了明确的规划,再也不似无头的苍蝇到处乱窜。

如果诸葛亮是奠定了刘备争霸的路线图,庞统则是刘备实现西取川蜀目标的重要助力,毕竟当初刘备受刘璋邀请协守西蜀之时,留下了诸葛亮镇守荆州,此时身边最重要的智囊是庞统,行军打仗,决计定策,无一不得到庞统的助力,虽然最后庞统因为处事不慎,身死落凤坡,但仍不能掩盖他对刘备集团莫大的贡献。

刘备身死后,诸葛亮受托孤之重,尽心辅佐,不仅内政事事亲为,鞠躬尽瘁,还六出祁山,一心想要完成刘备生前的宏愿——北伐中原,恢复汉室。虽然最后不尽人愿,身死五丈原。但他却给蜀国留下了清明的吏治,精干的兵卒,这也是日后蜀国国祚得享29年,姜维九伐中原的基础。

纵观诸葛亮与庞统的一生,“卧龙凤雏得其一可安天下。”此句一点也不错,虽然庞统因为死的较早,未能尽展自己的才能。但他们两人是那个时代最杰出的两个人,正是得到了这两个人,才成就了刘备的霸业,最终未能一统天下,主要也是因为得此二人时曹操已经势大,时势如此,也不是人力能够改之了。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