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云在三国中是一个近乎完美的存在,是无数少男少女的白马英雄。特别是长坂坡十万军中救阿斗的描写,简直了,只能用哇塞哇塞来形容。曹操爱惜的人才,除了关羽,也就数赵云了,都是不准射杀,只准活捉。在刘备那儿也是,关羽不用说了,对赵云也都是关键时刻的关键作用,像什么赵云截江夺阿斗,刘备白帝城托孤,先托孤诸葛,再就是托孤赵云了。
但终其一生赵云也不过是一个杂牌将军,死后才被追封顺平侯。到底为什么呢?要知道赵云的武力值不在五虎上将之下,可能比他们还强些,包括关羽、马超都未必超过赵云。试从3个角度,运用现代职场关系学,来条分缕析赵云的职场大忌与深层次剖析:
一、赵云同志自身定位不准,没摆正自身位置。作为下属,只是建议的提供者,不参与决策。赵云同志,你得明白领导与你站的角度不同,领导肯定比你站得高,看得远,你相信不?先说刘备入川后,论功行赏,想将房子、田地分封有功之臣,打土豪、分田地吗,这也很正常。否则大家跟着图个啥,无非名利。不为名利,难道还为了全人类的解放?一是激励将士,以利再战。二是打打秋风,凑凑军费为下次出兵作战做准备。
但赵云同志不明白啊,以一句”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给否了,一时间搞的刘备竟无言以对。刘皇叔素以仁爱著称,这下搞得很被动,红脸之余不仅悻悻然,罢了罢了。第一个提议被否,一是没面子,二是打仗还是要军费的,还得另想办法。赵云没想到的是,匈奴既灭,要你们何用?就因为没最后一统中原,才需要激励将士。如果完全统一了,天下太平了,帝王想杀你们的心都有,还家为?
二、第二件事,刘备在关羽走麦城后意欲夺回荆州,举兵伐吴,赵云坚决反对。只有两个人反对,那个反对的直接下了大狱,赵云只是被留守,刘皇叔已经很给面了。这两件事大家看出来没,能不把赵云废了就不错了,连诸葛亮都没有反对的记录,为什么?因为诸葛亮深知荆州的重要性。诸葛亮六出祁山,姜维九伐中原,为什么劳民伤财,终无所得,就是因为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守容易,进攻难。
从荆州一马平川要容易得多,而且近。关羽带着几万人马都打的曹操要迁都,如果刘备一兵出汉中,另一兵出荆州,在东吴的配合下打败曹魏是很有可能的。丢了荆州就注定刘备只能偏安一隅,再无力问鼎中原。还有关羽是结义兄弟,不复仇关乎刘皇叔声誉。所以不伐吴不行。能不能伐吴呢?能。是刘备太贪了,见好就收好了,收回几个郡完事,然后再修复吴蜀联盟。是赵云在不该反对的时候反对了,在该反对的时候鞭长莫及了。
三、也不能说刘备没重用赵云。刘备平定江南,让赵云当桂阳太守,这就是重用。原桂阳太守赵范拉拢赵云想将自己守寡的嫂子嫁给赵云,赵云严词拒绝。关羽失荆州就是拒绝与孙权结亲家发生的,说什么虎女焉嫁犬子?赵云怎么拒绝的,说的啥话不知道了,史书说严词拒绝。总之是坏了事,赵范叛逃,让他这个桂阳太守成了空名太守,没有完成刘备的重托。
连刘备都能娶孙权的妹妹,也能与益州的豪强联姻,为什么关羽、赵云就不能呢?不得而知,反正不识抬举的代价不是一般的大。这就说明能打的将领不一定懂政治,你看共产党的军队就把政治放到和军事主官同等甚至还要高点的位置,各部队军师主官都只是副书记,实行党委统一领导下的民主集中制,科学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先讨论一下如何与领导沟通,为什么这两次重要事件中作为军师的诸葛亮都没有出面阻止呢?只在刘备兵败夷陵时感慨地说设若法孝直在就好了。为什么连作为军师的诸葛亮都那样感慨?是因为诸葛亮懂政治,懂做人,知道哪些话该说,那些话不该说,那些话说了事半功倍,那些话说了不如不说。所以,诸葛亮成了大赢家。
赵云性格耿直,不知权变,虽是战功赫赫,忠心事主,终是没有得到应该的待遇,也就限制了自己的能量更好地发挥。对赵云我是这么认为的,不知大家有啥想法,欢迎评论区留言,也欢迎大家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