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在诸葛亮替刘备制定的隆中对,他的意思是:(一)曹操不可与之争锋;(二)孙权可以联合而不可以吞并;(三)只有荆州和益州是可以取为地盘的;(四)如其取得了,到时候天下有事的时候,派一员上将,从襄阳出南阳一路以攻洛阳,而刘备自己带着益州的兵,去攻关中,如此,就“霸业可成,汉室可兴”了。
隆中对
由于和后来的事实发展高度吻合大家都认为隆中对的战略规划极其成功。但是由于前三点分析无懈可击,导致大家忽略了第四点想要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天下有事”。何谓天下有事?说白了就是战略机遇期,就是时机。但是在刘备夺取汉中之后就再也没有出现过,何以见得呢?事实上当魏蜀吴三家鼎足的均势已成,再也没有可以搅动局势的不确定因素出现了。那这个战略机遇期到底有没有呢?有,但是在刘备夺取益州之前,可以说是要让刘备放弃夺取益州以把握这个珍贵的战略机会。
刘备入川形势
让我们来复盘一下赤壁之战到关羽失荆州这段的时间节点来看下这个战略机遇期
年冬,赤壁之战,刘备占荆州五郡。
年,周瑜向孙权献计攻荆州、益州,并联合马超反曹
年,刘璋邀请刘备入川,同年,马超联合韩遂造反,同年10月,曹操平定凉州叛乱。
年,马超联合张鲁再次造反,杀凉州刺史韦康。曹操罢免马腾全家,夷马超三族。同年刘璋刘备反目。
年,夏侯渊平定马超叛乱。此后数年夏侯渊虎步关右,成为后起之秀。马超投靠张鲁。
年,马超降刘备。刘备平定益州
年,孙权、刘备反目,孙权大将吕蒙攻取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刘备率军在荆州与孙权对峙。同年,张鲁投降曹操。张郃入侵益州,被张飞击败,张合几乎全军覆灭。不久,孙刘和解,刘备入蜀。
年,夏侯渊替下杜袭,镇汉中。
年,曹刘阳平关之战,曹洪击败马超,斩杀吴兰。
年,汉中之战,黄忠斩杀夏侯渊,刘备得汉中。称汉中王。
年,关羽孤军北伐,围曹仁,擒于禁,斩庞德。后被徐晃击败。不久,孙权大将吕蒙白衣渡江,刘备尽失荆州。
蜀主刘备
如果在年刘备入川之后能够按照和刘璋的约定出葭萌关北攻张鲁夺取汉中,从当时双方的实力对比来看刘备极有可能短时间占领汉中。而此时马超韩遂还未全败,关中不稳,如果此时刘备势力进入关中联合马超,曹操倒难于对付了,则可以直接进入隆中对第四阶段。要知道此后数十年诸葛亮六出祁山、姜维九伐中原都被险峻的秦岭拒之门外,难以发展到关中。
姜维
可以说从刘备集团想要进取中原只能是从汉中、关中方向,而不可能是荆州方向,为什么?荆州是四战之地,魏蜀吴三家势力犬牙交错,攻守难两全。只可作为战略牵制不可作为主攻方向。当时关羽孤军北伐也是为了牵制曹操兵力配合刘备顺利夺取汉中,只不过水淹七军之后关二爷自信心爆棚在完成佯攻任务后没有及时撤回才有了大意失荆州。
当然有人要说不取益州无有后方,一旦刘璋背后来攻何以应对?且不说自守尚且不足的刘璋会有如此进取之心。即使刘璋要进攻汉中,当时汉中和益州的主要关隘,阳平关、葭萌关尽在刘备之手,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以刘璋不足为忧虑。反而刘备集团可以在关中稳固之后从汉中、荆州两个方向可以轻易夺取益州。
暗弱的刘璋
还有一个问题是如果先于益州之前夺取汉中如何保证刘备两大地盘荆州和汉中的联系呢?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上庸,这个刘备集团的战略支撑点。上庸本就属于汉中九县之一,从地图上可以看出它很好的把荆州和汉中连在一起,要比益州更便捷。从后来刘封孟达夺取上庸的经历来看,从汉中进取上庸不是什么难事;所以这个问题也可以解决。
荆州和汉中的战略支撑点上庸
综上如果刘备集团能够抓住-这个短暂的战略机遇期而不是仅仅为了夺取益州这个地盘,说不定很有可能定鼎中原,真正实现隆中对的最终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