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看到邓艾偷渡阴平,灭亡蜀汉,好似一气呵成。邓艾带兵不多,为何能轻易灭亡蜀汉?
话说公元年秋天(大约是农历八月),司马昭派征西将军邓艾、雍州刺史诸葛绪各率军三万多人,镇西将军钟会统帅大军十多万人,兵分三路进攻蜀汉。根据司马昭的战略部署,邓艾到沓中牵制姜维,诸葛绪到武街、桥头等地切段姜维退路,钟会则率领大军经斜谷、骆谷直驱成都。
邓艾牵制姜维,钟会进入汉中,只是诸葛绪棋差一着,没能截断姜维退路,致使姜维得以退保剑阁。于是,钟会兼并诸葛绪的军队,和姜维对峙于剑阁。
面对姜维大军固守的剑阁雄关,魏军一时难以攻克。如果一直这样对峙下去,等魏军粮草耗尽,钟会大军便会不战自溃。于是,战争进入相持阶段,钟会陷入进退为难的境地。此时,邓艾向司马昭和钟会提出建议,从阴平小路,过江油,绕道涪城,直击成都。
农历十月,邓艾精选本部兵马,从阴平小路进军,在荒无人烟的山中,行走七百多里,山路艰难,粮草将尽,随时都有全军覆没的危险。无法前进的地方,邓艾用毛毡包裹自己身体,从山上滚下来,士兵们攀援树木,贴着山崖,历尽千难万险,终于到达江油。
面对突如其来的邓艾军队,江油守将马邈投降。然后,邓艾军队挺进绵竹,大败诸葛瞻。然后,在谯周的建议下,蜀汉皇帝刘禅向邓艾投降。
从偷渡阴平到刘禅投降,一两月间,几乎没遇到什么挫折,简直一气呵成,恐怕邓艾几乎都没想到,事情居然能够如此顺利。
偷渡阴平,灭亡蜀汉,邓艾带了多少军队呢?怎么就灭亡了那个意图中兴汉室、曾屡次进攻曹魏政权、经营了四十多年的蜀汉王朝呢?
据《三国志》,年秋天,战役之前,邓艾军队三万多人,经过几个月,多场战斗下来,减员多少未知。偷渡阴平所带军队肯定没这么多。
据《三国演义》,邓艾一路沿途下寨,到江油时只剩二千人马。
据《晋书﹒卷二﹒文帝司马昭》,“十一月,邓艾帅万余人自阴平逾绝险至江油,破蜀将诸葛瞻于绵竹,斩瞻传首,进军雒县,刘禅降”。
也就是说,邓艾带领一万多人偷渡阴平,沿途下寨,到江油城时,只剩两千多人,是基本靠谱的。
《三国演义》中,邓艾向钟会提出偷渡阴平的计划后,钟会认为“阴平小路皆高山峻岭,若蜀以百余人守其险要,断其归路,则邓艾之兵皆饿死矣。”
也就是说,邓艾选择的是非常凶险的策略,孤军深入七百余里,没有攻城器械,没有援军与粮草,只要江油守军坚守不战,邓艾所带的两千多人只能饿死在荒郊野外。出人意料的是,江油守将居然投降了。
到绵竹的时候,诸葛瞻大军只要坚守不战,等待邓艾军队耗尽粮草,或者让邓艾无法前进,就算抵御了敌人的进攻。毕竟蜀汉才是防守一方,守住关隘,等待敌人耗尽粮草就是胜利。可是很快,诸葛瞻战败被杀,蜀汉再无守将,刘禅投降。这胜利看似来的也太轻而易举了。
那么只有一种可能,蜀地军民是主动放弃刘禅政权的,他们对曹魏大军是翘首以盼的,他们看到邓艾率领魏军前来,一定是“箪食壶浆以迎王师”的。
或许,当蜀地民众看到一茬茬蜀人为了别人的梦想流尽自己的血,似乎永远看不到和平的希望。诸葛亮团队以荆州人为主,姜维团队也基本是外地人,哪怕是后来人才凋零,也要坚持北伐战斗,坚持不用蜀人。蜀汉政权四十多年,六出祁山,九伐中原,没有几年是不打仗的,耗的是蜀人的民脂民膏,流的是蜀人的血。
所以,当蜀地民众见到邓艾大军,居然能绕过姜维团队的封锁,出现在蜀汉腹地,那心里一定在说:“我们盼望解放军,已经很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