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暗弱的刘璋和仁德的刘备,益州百姓 [复制链接]

1#
呼和浩特白癜风专科医院 https://disease.39.net/bjzkbdfyy/231008/h5hho8b.html

我们知道,中国古代史书几乎全都是帝王英雄的传记,与老百姓相关的故事很少,除了个别出名的仁君与暴君之外,很难评价谁比谁更得民心,或更失民心。但若是要比较刘璋与刘备二人,从史书中的只言片语我们倒是能看出一些端倪来。那么益州的百姓待敌是更喜欢刘璋,还是更喜欢刘备呢?

刘备

熟悉三国的朋友都知道,刘备平定益州的最后一战便是成都攻城战,在《三国志·刘二牧传》中写道:“进围成都数十日,城中尚有精兵三万人,谷帛支一年,吏民咸欲死战。”从这段描写我们可以看出,刘璋在当地是极得民心的,当时刘备大军来势汹汹,而益州内则是从朝臣到百姓皆欲与刘璋同生共死,后来是刘璋自己不忍心玉石俱焚,下令开城投降,投降之后,属下和城中百姓都是哭声一片,同样也证明了刘璋深得民心。

刘璋

刘璋虽然不是个守业之主,但起码在爱护民力上是汉末诸雄中少有的,益州百姓在他的治下安居乐业二十年,而对于百姓来说,能过上安稳的日子才是每个人所向往的生活,没有人愿意生活在一个战乱频繁的地方,每日提心吊胆。而当时本就相对封闭的益州,成为了为数不多的世外桃源,再加上刘璋胸无大志,一心只想着守住这一亩三分地,自然更不会主动发起对外的战争,所以百姓们一直过着相对安定的生活。然而这一切都在刘备入川之后发生了改变,刘璋本来只想请刘备入川帮忙解除张鲁的威胁,不曾想到的是自己既然引狼入室,很快刘备就露出他凶狠的爪牙,鸠占鹊巢,无数益州百姓的父亲、丈夫、儿子因为刘备的夺蜀而失去生命。

刘备

而且,当时刘备为了激励将士效命,曾发愿说,攻下益州城之后,城内金银财宝尽归你们,说白了就是纵使士兵对百姓进行劫掠。而在抢夺之后,便是对手下大肆赏赐,据《三国志》记载,赏赐按功劳大小分不同等级,最高一档四个人,分别是诸葛亮、法正、张飞和关羽,赏赐标准是黄金斤、白银斤、钱0万、锦缎匹,而这些赏赐之物自然都是从益州百姓那里收刮而来的。益州的百姓先是因为刘备的入蜀而失去亲人,紧接着又失去了钱财、土地、房屋,这样一个“仁义之君”又怎能受到当时的益州百姓爱戴呢?

刘璋

同时,刘备此举也造成了很多巴蜀名士后来不肯为其效力,因为对百姓进行劫掠,首先冲击的必然是当时的名门大户,所以很多人后来投靠了曹操。加上蜀汉政权连年征战,为了不动声色的盘剥百姓,蜀汉的铜钱越做越小,但是时间久了,购买力下降了,老百姓也不是傻瓜,所以蜀魏战争期间,蜀国老百姓人口一直是净流出的。相信在这个时候,益州的百姓们估计是无不的想念那个曾经“无为”且“暗弱”的益州牧刘璋吧。

刘备

而且,刘璋才是正儿八经的汉室宗亲,比起刘备这个所谓“中山靖王之后”正宗的多,其父刘焉在三国时代也多少算个人物,正是他上表建议朝廷设立州牧,各州牧“代天巡狩”,对汉末乱世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刘焉死后,刘璋继任益州牧,刘璋这个人虽然没有太大的雄心壮志,也没什么战略眼光,但是他靠着父亲的余荫足足镇守益州二十年,使得当地百姓在乱世中享受了二十年的安定生活,如果不是刘备过来插一杠子,也许还能再混很长一段时间。

刘焉

后来,刘备为了自己的霸业,依然四方征战,百姓都是有苦说不出,因为刘备的志向远不只益州而已。先是汉中之战,后是夷陵之战,旋即身死国灭,弄得“益州疲敝”。刘备虽然使得蜀汉得以成立,但从民心角度来讲,百姓绝不会喜欢一个只热衷于四处征战的君主,刘备死后,诸葛亮继其政而六出祁山,诸葛亮死后,又有姜维九伐中原,以至于好好的一个天府之国被刘备集团弄得“民皆菜色”。

刘备

若论民心,刘备如何能与刘璋相比?刘璋作为益州牧,为了不让城中百姓遭受战乱,自愿投降的州牧,比起狼子野心“假途灭虢”的刘皇叔,肯定是更受益州百姓的爱戴。最后谯周等人主张投降,也与此有很大关系。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