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是什么支撑了诸葛亮数次北伐不是思想理念, [复制链接]

1#
深圳白癜风医院 http://www.csjkc.com/m/

在三国时期,经过诸葛亮为刘备精心的谋划,成功实现了三分天下的战略意图,可谓功绩卓著,但他为统一全国的六次北伐均以失败告终,最终因积劳成疾死在了五丈原。我们都知道诸葛亮是死在了五丈原,可这五丈原在哪儿呢?五丈原就在今天陕西宝鸡的岐山县境内。诸葛亮为何每次北伐都要首选此地?

我们知道,蜀在建国后,诸葛亮曾六出祁山,姜维也是九伐中原,他们几代军事领导者从来都没有放弃过统一全国、恢复汉室的梦想,但他们的这种理想最终也只能是一个“梦”。蜀毕竟偏安于西南一隅,土地面积小,人口少,这就注定了他无论从兵员或者是经济上,都是不可能与魏国相抗衡。但是,战争不只是是军事力量的对抗,还是综合国力的对抗,它需要强大的经济来支撑。从另一个层面来讲,战争打的是钱粮。说到这里,可能有人不仅要问了,蜀长年累月的战争,对于这样一个小国的国力消耗也是相当巨大的,那么,蜀国的经济又是靠什么来支撑的呢?

历史学家经过研究表明,蜀国当时的财政主要靠蜀地特有的一种丝织品——蜀锦来维持。这就奇怪了,“蜀锦”怎么会成为蜀国北伐的支撑呢?因为成都平原土壤肥沃,在李冰修建都江堰之后,使这个地方成为了“天府之国”,一时富庶一方。但都江堰的存在,使这里成为了非常适合植桑养蚕之地,从而在蜀地形成了良好的植桑养蚕传统。到了汉代的时候,这一区域的丝织业越来越发达,从而出现了一个非常著名的丝织品的品牌——蜀锦。蜀锦与其它地方所产的丝织品最大的不同,在于它的不仅花纹丰富,而且非常艳丽,色彩鲜艳明丽,在当时是非常的名贵,成为了朝廷的贡品。

蜀锦为何与内地其它地方的丝绸华丽呢?因为在它的制作过程中有一个非常特别的工序,与其它的锦的制作过程是不一样的。在史书记载中说:“锦工织锦,濯其江中则鲜明,濯他江则不好。”(《华阳国志.蜀志》)这段话的意思是说,锦工在制作过程中,把锦织出来后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序,就是要把锦放在江水中浸洗锦,但是如果放在其它的江水中浸洗则颜色就不艳丽了。这个江就是成都南面的锦江,锦江的水却是从都江堰过来的岷江的水,而岷江的水却是来源于高原的冰雪融水,所以其水温要比其它的江水低。而濯锦的过程其实是对锦的一个冷却的过程,因为刚制作出来的锦有一定的温度,经过冷却漂洗之后其色泽才会更为艳丽,如果换成其他的江水,则达不到这个效果。

这就是为何蜀锦比较名贵的原因。在汉代曾经一度流行,各地商人纷纷前来采购,汉朝也曾在此地设立专门管理的府衙,此地便被人们称做“锦官城”。在刘备建立蜀汉政权后,他们也继承了这个传统,蜀锦的制作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大量的蜀锦顺长江而下,销售到了长江中下游地区,成为了当时蜀国财政的主要支柱,从而维系了蜀汉长期北伐的巨大费用。诸葛亮多次曾纠缠于岐山(今天宝鸡地区),除军事上的原因之外,据历史学家推测,其另外一个目的则是与蜀的经济发展有关。我们知道,诸葛亮其政治才能远大于他的军事才能,而宝鸡这个地方则是古代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