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讲课的时候,给学生布置过作业,用思维导图梳理《隆中对》,感受下三国第一谋士诸葛亮的战略能力。
下面三幅图,是比较经典的:
这幅图,从曹操、刘备、孙权三个人的角度出发来解读。
曹操和孙权的角度挺好的,没有问题。
刘备的角度,并不对。特别是形势这部分,不能放在刘备那里,因为当时的形势,对他们三都一样。
这幅图的学生,画得非常认真。
她从时间来展开,还把隆中对的部分背景,也包含在内了。
内容也根据时间,做了调整,很有自己的想法和思路在。
这幅图,中心图很赞,分类很ok。
历史背景也做了减少,挺好的。
这是我自己画的隆中对,单纯针对隆中对的内容的。
隆中对大概有这么几层意思:
1、讲明天时:豪杰并起。意思这是乱世,正是英雄辈出的年代,我们有的搞。
2、讲明成功之道。用曹操胜袁绍的案例,再次论证了孟夫子说的“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用公式简单描述就是:成功=天时+地利+人和。天时大家都一样,后面诸葛亮的论述,基本上都是从地利和人和两个维度来展开的。
3、曹操方面,有地利(隆中对里没有提到,但是刘备和诸葛亮都一清二楚),还有人和。咋办?不可争锋。
4、孙权方面,有地利,也有人和。咋办?可为援,不可图。
5、荆州和益州,有地利,没人和。刘将军您有人和,没地利。荆州和益州,正是上天给您的礼物呀。将军岂有意乎?
6、展望未来:如果拿了荆州和益州,那就三足鼎立了。为啥能够三足鼎立了,孔明也是从地利和人和角度来论述的。如果天时允许,我们还可以兴复汉室,成就霸业。
展望未来,诸葛亮实际上分为两个步骤,先站稳,再战胜。
诸葛亮实现了第一步,一直想实现第二步,所以六出祁山,姜维九伐中原,无奈力不从心,回天无力,秋风五丈原。
刘备前面这么多年都没有地盘,很痛苦,不知道该咋办。听完之后,如梦初醒,愿景无比清晰,一目了然。知道了该干啥,该怎么干,明确了战略方向,从此才有了三分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