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而言,露天种植大姜亩产达到斤,大棚种植大姜亩产达到斤,就已经算是高产了,按目前安丘大姜的市场价4元/斤来算,一亩地能收入6-8万元。但是凌河镇姜农刘某,却凭借自己对大姜种植及管理的独特理解,通过大棚种植模式,亩产达到了.8斤,摘得姜王大赛桂冠。那么他是怎么做到的呢?
在颁奖典礼现场,他毫无保留地分享了他的诀窍:
第一把握好浇水的细节
大姜浇水是大姜田间管理过程中尤为重要的一环,首先浇水时机的把握和浇水量的多少对大姜的生长都有重要的影响,另外水质的好坏、水温的高低也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大姜的生长。举个例子,我们家浇水的水源有三个地方:一是村里的池塘水,这种水不太敢用,因为可能携带姜瘟病病原菌;二是地头几家合伙挖的大井,但存在水供不应求的情况;三是花钱买人家的井水,一般1小时十几块钱。所以在多数情况下,都是用的井水,井水最大的特点就是凉,那么,凉水浇到姜田里,会有什么影响吗?
这可能是大多数姜农最容易忽略的地方,姜农刘某说:“在盛夏季节,大多数人依然与平时一样在白天给大姜浇水,而他却等到夜幕降临的晚上,去给大姜浇水。他解释,白天土壤温度很高,从深井里抽上来的井水温度较低,这时浇水,很容易“激”着大姜植株,影响它的正常生长。”
因此,在给大姜浇水的时候,尤其是用井水的时候,最好选择傍晚温度低的时候浇,避免突然的低温对将大姜“冻感冒”。
第二,改变传统的选肥用肥观念
众所周知,大姜产量高不高,与选用肥料的种类及施用量密切相关,一般而言,舍得投入才能获得高回报,但是不是肥料施用越多越好,种类越齐全越好?
姜农刘某之所以能获得那么高的产量,得益于他对大姜选肥施肥的独特见解,这几年他一直坚持使用添加牛奶的复合生物有机肥,牛奶中的蛋白质可降解为多肽,多肽再分解为氨基酸,庄稼就可以通过根系或者叶片上的气孔吸收氨基酸。除此之外,这种肥料的原料非常丰富,包括豆粕、辣椒粕、花椒饼、微生物菌肥等等,共计21种原料。更重要的是,这种肥料里不添加任何畜禽粪便、造纸厂污泥、工业及生活垃圾等。这种复合生物有机肥不仅含有庄稼必需的中量及微量元素,还含有丰富的有机质、蛋白质、复合微生物菌群,这些物质能从根本上改良土壤、增加大姜产量、降低农药残留,不仅能促进大姜生长,提高产量,而且还保证了农产品的质量与安全,具有极高的商品价值。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