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至今,人类都有一种惰性心理或者追求享受的心理。有的人觉得作为人,应该活得舒舒服服,整天吃喝玩乐,就是人生的追求。时至今日,有些人在教育子女的时候还说:“我娃好好努力念书,以后当一个脱产干部,整天坐在办公室里喝五喊六的,就不像大这样受这蔫蔫罪啦!”可见在普通大众心里,人们觉得自己的劳作也是不得已而为之,那种不劳而获或一劳永逸才是大家的最终追求目的。同样是教子,古人有着非凡的智慧。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春秋时期鲁国大夫公文伯的母亲敬姜吧!看看她对儿子的家训是什么?
敬姜是鲁国大夫公文伯的母亲,有一天,公文伯朝见鲁君后回家,看到母亲正在绩麻,就对母亲说:像我们这样的家庭,您还要绩麻,季孙看了会生气的,以为我不能侍奉您老人家哪!敬姜听罢儿子的报怨,训诫道:“夫民劳则思,思则善心生;逸则淫,淫则忘善,忘善则恶心生”。
贤母敬姜认为,上自天子、诸侯、三公、九卿,下至黎民百姓,都必须劳动,或劳心、或劳力,才能*清人和、国泰民安,这是治国安邦的基础和前提。在此敬姜阐发了一个最朴素的真理:勤勉不怠国则兴;逸乐怠慢国则败。敬姜的诫子家训是载于《国语》上的有名的家训,敬姜因这篇出色的《论劳逸》之文成为有名的贤母。
敬姜绩麻图
《国语.鲁语》
公父文伯退朝,朝其母,其母方绩。文伯曰:「以歜之家而主犹绩,惧憾季孙之怒也。其以歜为不能事主乎?」其母叹曰:「鲁其亡乎?使僮子备官,而未之闻耶!居,吾语女。昔圣王之处民也,择瘠土而处之,劳其民而用之,故长王天下。夫民劳则思,思则善心生;逸则淫,淫则忘善,忘善则恶心生。沃土之民不材,逸也。瘠土之民莫不向义,劳也。是故天子大采朝日,与三公、九卿祖识地德;日中考*,与百官之*事,师尹维旅、牧、相,宣序民事;少采夕月,与大史、司载,纠虔天刑;日入,监九御,使洁奉禘、郊之粢盛,而後即安。诸侯朝修天子之业命,昼考其国职,夕省其典刑,夜儆百工,使无慆淫,而後即安。卿大夫朝考其职,昼讲其庶*,夕序其业,夜庀其家事,而後即安。士朝受业,昼而讲贯,夕而习复,夜而计过无憾,而後即安。自庶人以下,明而动,晦而休,无日以怠。王后亲织玄紞,公侯之夫人加之以纮、綖,卿之内子为大带,命妇成祭服,列士之妻加之以朝服,自庶士以下,皆衣其夫。社而赋事,蒸而献功,男女效绩,愆则有辟,古之制也。君子劳心,小人劳力,先王之训也。自上以下,谁敢由心舍力?今我寡也,尔又在下位,朝夕处事,犹恐忘先人之业。况有怠惰,其何以避辟!吾冀而朝夕修我曰:『必无废先人。』尔今曰:『胡不自安。』以是承君之官,余惧穆伯之绝嗣也。」仲尼闻之曰:「弟子志之,季氏之妇不淫矣。」
滋水仁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