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铜鼓港口乡英朝村历史上曾有一位李姓大户人家。他将港口一带的物资运往古之吴城(今天的九江市永修县)去卖,又换回当地必需的生产生活用品。这位李财主通过自己省吃俭用、勤奋拼博而逐渐发家致富。而“姜坑坪”这个地名,也留下了他传颂千百年的扶贫济困的美谈。
话说李财主因为家大业大,杂事繁多,于是便请了一名从浙江逃难过来的王姓人家做长工。王长工生有两儿一女,李财主就让其儿女到自己开办的私塾读书。王长工的两个儿子都非常聪明,诗、书、礼、乐等典籍一点就会,一读就通。教书先生十分看好,觉得两小子如果能到外地的书院求学,将来一定会有更好的前途。
可是王长工一家靠帮李财主打长工养家糊口,哪有多余的银钱给两个儿子去外地求学??万般无奈只能到私塾去办理退学,然后劝说两儿子下地干活赚钱补贴家用。但王长工心中一直总感有负儿女,终日愁眉不展。李财主看在眼中,非常想帮助他们。但是王长工是个非常有原则的人,绝对不会接受别人无故赠送的钱财。一天,李财主终于想到了一个办法,让王长工接受自己的帮助。
李财主叫王长工来家一叙。“山后有一山坑,虽土地平整,却因终年野猪出没,种不上庄稼,近日吴城药铺要购买一批姜芽,我应了这个买卖,想请你去种,我来收购。一则为我分忧,二则你自己也可以赚些钱贴补家用,不知你意下如何?”李财主缓缓问道。
一听有如此稳赚不赔的买卖,王长工当然满心欢喜,立即叩拜谢恩,应了李财主。
李财主送来姜种让王长工去种,李财主每年按说好的价格全部收购姜芽。实际上这些姜芽送到吴成后,并没有卖给药铺,李财主只是沿途送给贫困人家,剩下的在回程之前倒入了鄱阳湖。姜不好卖,李财主还号召乡亲们自已去挖,不要分文,多年以后,姜坑坪就此得名。
由于李财主的无私帮助,使王长工有经济能力供养两儿一女继续念书。其后两个儿子果然不负众望,发达了,一个做了朝廷的大官,一个成了远近闻名的郎中。
今天,流传在港口周边有关于姜坑坪这充满正能量的故事一直激励着港口人民,大家都相信只要人与人之间充满着爱,那港口的明天将更加美好。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