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大姜种植技术施肥 [复制链接]

1#

大姜

——是一种用肥很多的作物,每生产kg生姜需氮(N)6.4kg、磷(P2O5)1.3kg、钾(K2O)9.3-11kg、钙1.3kg、镁1.36kg、硼4g、锌10g。

生姜两叶前生长所需养分主要靠姜种供应。幼苗期对氮磷钾需求较多,对铁、镁、锌、钙、硼、铜、钼、锰敏感。三杈股期氮磷钾需求增大,占大姜一生总需肥的70%,硼、锌需求加大,比前期增加一倍。钙、镁需求随旺盛生长期平稳上升。硼肥需求曲线呈波纹型,两个生长期需求硼肥较多,而其他时期需求较少。

土壤条件

生姜喜有机质高(不低于1.2)、土质疏松透气、保水能力好、含盐量较低、微酸性(pH5.5-7)的土壤。所以多施有机肥,少施粪肥。有机肥以豆粕+香菇渣(腐殖酸)+钙镁磷(或过磷酸钙)+菌为原料,有机质在30-45%为好。菌选用枯草芽孢和地衣芽胞。如果有线虫或根腐病地块可以另加淡紫拟青霉菌和哈茨木霉混拌一起使用。这种肥既增加了有机质,又补充了钙镁磷及多种矿物质,还增加了能改善土壤环境的有益菌,一举三得。

通常情况下,一亩地耕作层(厚度30cm)土壤干重为-吨,每增加1%有机质含量就需有机质公斤左右,一般大田有机质含量在0.8%-1.2%之间,菜田1.5%左右,如果是大田改姜地需用豆粕有机肥不低于公斤每亩。

使用沟底肥可以节约肥料,提高肥效。但一定要注意用量,不要造成肥害烧苗。沟底肥一般每亩用豆粕菌肥4-6袋,控释肥2袋或高钾复合肥60-80斤。沟底肥撒施后最好覆土,最少也要混土,特别是用复合肥后。施沟底肥后要放底水,底水要浇透。

生长期用肥

种植生姜一定要用芽粗壮健康的姜种,顺向撒种后再覆土5-7公分,土过少容易烤苗,过厚苗弱而纤细。种植后第一水可以冲施聚宝瓶(哈茨木霉),防止盐害及病害,促进生根。

出苗两叶时要冲施甲壳素螯合中微量元素或氨基酸螯合中微量元素,可以使苗建壮,补充中微量元素。

幼苗期一直到旺盛生长期尽量不浇空水,随着生长量增大要加大用肥,但肥料的冲施浓度要控制在万分之五到千分之一之间(大体上浇一千斤水配一斤肥料),绝对不能超过千分之三。

如果底肥未使用钙镁肥的,在浇三、四水时补充一遍。立秋后叶面肥多加点锌肥,具体用量参照大姜用肥套餐表,原则上苗全苗壮的多施,底肥少的多施。

最近出现很多烤苗、扎小辫的现象,这与气候有很大关系。昌邑、安丘气温比平度高2-3度,下雨后,6米棚内温度快速下降,雨后天晴光照又很强烈,棚内温度快速上升,姜苗蒸腾量过大,无法适应快速变化的气温导致出现烤苗现象,与根系的好坏没有关系。下雨后浇水、特别是连续阴雨天后浇水,能一定程度上减少此现象发生。

大姜套餐用肥

1.底肥

豆粕菌肥4-6袋/亩

控释肥2袋/亩

2.四月初头水

聚宝瓶(哈茨木霉)1瓶/亩

3.四月中旬二水

冲施聚宝瓶+阿维菌素+

甲壳素螯合中微量元素

各1瓶/亩

4.五月初三水

冲施甲壳素螯合中微量元素1瓶/亩

+平衡肥(20-20-20)10斤/亩

5.五月中旬四水

冲施甲壳素螯合铜1瓶/亩

+平衡肥(20-20-20)10斤/亩

6.五月下旬五水

冲施甲壳素螯合中微量元素1瓶/亩

+高钾肥(20-10-30)10斤/亩

7.六月上旬六水

大姜二三芽30%到三杈股放土前

冲施钙硼肥1瓶/亩

+高钾肥(20-10-30)10斤/亩

8.六月中旬七水

二三芽15厘米

冲施甲壳素螯合铜

+阿维菌素各1瓶/亩

9.六月下旬八水

冲施聚宝瓶1瓶/亩

+金满仓20斤/亩

10.七月上旬九水

冲施聚宝瓶1瓶/亩

撤条放土后用

有机肥4袋/亩

+控释肥2袋/亩

11.七月中旬十水

冲施甲壳素螯合中微量元素1瓶/亩

12.按降水情况十一水

冲施甲壳素螯合中微量元素1瓶/亩

13.八月上旬立秋后

冲施大元素(13-7-40)20斤/亩

氨基酸钙硼1瓶/亩

14.八月下旬

冲施大元素(13-7-40)20斤/亩

氨基酸钙硼1瓶/亩

15.九月中下旬

冲施大元素(13-7-40)20斤/亩

氨基酸钙硼1瓶/亩

16.十月初收获前

10到15天

冲施磷酸二氢钾8-10斤/亩

17.全程喷施抗逆先锋叶面肥

长按图片

扫码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