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农化专栏大姜种植栽培技术 [复制链接]

1#
点滴型白癜风 http://m.39.net/pf/a_4497420.html

大姜(ZingerOfficinaleRoscoe)又称生姜,本味辣,属姜科姜属,为多年生草本宿根草本植物,在我国作为一年生经济作物栽培,是我国特产的重要蔬菜品种。

生姜在我国栽培早、分布广,目前已形成许多著名产区,从全国范围看,主要分布在山东、河南、陕西、广东、江西、浙江、安徽、四川、湖南、湖北等省,其中尤以山东莒县、安丘、昌邑、沂水等地的鲜大姜最为著名。

种姜的效益极高,在当前大力发展高效农业的条件下,种植生姜无疑是脱贫致富的好途径。因生姜对环境条件要求不甚严格,栽培技术相对而言不复杂,投资稍大,效益每年都存在差别的特点,因而目前不仅鲜大姜种植区扩大种植面积,非姜种植区也正致力于鲜大姜栽植试验。

那么大姜种植过程中要注意哪些事项呢?

一、晒姜困姜:于适期播种前20~30天(昌邑地区姜农以温度保证在0度以上时即可进行),从贮藏窖内取出姜种,用清水洗去姜块上的泥土,平铺在草席或干净的地上晾晒1~2天,傍晚收进室内,以防夜间受冻。

据姜农们介绍,晒种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p>

第一,提高姜块温度,促进内部养分分解,从而加快发芽速度。

一般姜窖内的温度为13~14度,生姜在此温度条件下,基本处于休眠状态,经晒姜后,种姜体温明显提高。据测定,在室温22度条件下,堆放室内而未经晾晒的姜块表面温度为21度,内部温度为20度。在阳光下晾晒的姜块表面温度为29.5度,内部温度为28度。

第二,减少姜块水分,防止姜块腐烂。由于贮姜窖内空气湿度大,姜块含水量极高,经适当晾晒后,可降低姜块水分尤其是自由水含量,防止催芽过程中发生霉烂。

第三,有利于选择健康无病姜种。带病姜块未经晾晒时,病症不甚明显,经晾晒之后,则往往表现为干瘪皱缩,色泽灰暗,病症十分明显,因而便于淘汰病姜。

姜种晾晒1~2天后,即将其置于室内堆放2~3,姜堆上覆以草帘,促进养分分解,称“困姜”。一般经2~3次晒姜、困姜,便可开始催芽了。

必须注意,晒姜时要注意适度,切不可晒得过度,以免姜块干缩,出芽细弱。

二、选种:晒姜困姜过程中及催芽前须进行严格选种。选种时应选择姜块肥大、丰满,皮色光亮,肉质新鲜,不干缩、不腐烂、未受冻、质地硬,无病虫为害的健康姜块做种,严格淘汰瘦弱瘪、肉质变褐及发软的姜块。

三、消*催芽:消*催芽可促使种姜幼芽快速萌发,使种植后出苗快而整齐,病害减少,因而是一项很重要的技术措施。选择姜块充分成熟、肥大、具有1~2个壮芽、无病害的、健壮的金昌大姜做姜种。消*用1:1.5:的波尔多液浸种20分钟即可杀死种姜表面的病菌。种姜消*后,先晒2~3天,待姜块表面水分消失时,即可堆放,用稻草或麻包覆盖进行保温催芽,要求保持湿润20~25℃温度条件。催芽时培育粗短整齐的姜芽,保证苗齐苗壮。当姜芽长到1厘米时即可播种。

高产栽培六大措施

1、严格选地,避免连作。

生姜遇高温高湿的环境,容易发生腐烂病,俗称姜瘟。姜瘟是一种细菌性的土传病害,连作发病严重,造成大量减产。由于生姜有这种毁灭性病害,所以生姜不宜连作,应与十字花科作物、豆科作物等进行3~4年的轮作。种植生姜以选择土质肥沃、土层深厚,有机质多的壤土或砂壤土为好。要求田块排灌方便,不易积水。

2、适时播种,合理密植。

种姜密度以行距40厘米,株距20~25厘米为好。

3、施足基肥,科学追肥。

据测土配方确定施肥方法及数量:耕地之前根据科学取土方法取土化验,检测出的PH值、有机质、N、P、K含量,换算碳、氮比,根据大姜需肥特性制定出施肥配方。生姜较耐肥,并且生长期长,应采取施足基肥,多次追肥的原则。每亩施猪牛粪~公斤,钾肥10~15公斤作基肥。

追肥应勤施薄施,由淡到浓。苗高15厘米时施一次薄肥,苗高30厘米追第二次肥。以后每隔20天左右施一次追肥。苗期以氮肥为主,根茎膨大期应多施钾肥。

4、下种时使用地膜覆盖或扎小拱棚,保证生长所需的温度。

5、遮荫降温,促进生长。

生姜属耐阴性植物,散射光对生长有利。5月下旬始开始遮阴,七分阴三分阳。9月下旬始撤网,隔一幅撤一幅,后每隔15天再撤一次。

6、防旱防涝,及时培土。

生姜不耐干旱,也不耐涝。生长期以保持土壤湿润为宜。在夏季高温期间,应及时浇水降温,以早、晚浇水为好。雨水天应及时排除田间积水,以减少姜瘟的发生。

生姜根茎的生长需要黑暗湿润的环境,随着根茎的向上生长,根茎容易露出地面,表皮变厚,品质变劣。因此要进行培土。一般培土三次左右。培土的深浅可根据栽培目的而定。

如果收嫩姜,培土要深些,使子姜长度增加,质地脆嫩。如果收老姜,则培土要浅些,以使根茎粗壮老健。

抗疫情保春耕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