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中国篆刻网当代印风系列展gt汪永江 [复制链接]

1#
行*求职招聘QQ群 http://www.bcutexas.net/chaoliu/xinchao/1608.html

中国篆刻网│当代创·意印风邀请展

創——根植傳統而能新

意——心之所向試以寫

│学术支持│

中国书法家协会篆刻委员会

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艺术院

西泠印社篆刻创作研究室

│主
  办│

中国篆刻网(
  展│

李平、谷松章

当代创·意印风邀请展

汪永江

汪永江


  年4月25日出生,原籍黑龙江省呼兰县,年毕业於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书法篆刻专业。执教于浙江大学艺术系。


  中国书法家协会篆书委员会委员、西泠印社社员、韩?中书艺家协会中方理事长、浙江省书法家协会主席团委员、浙江省书法家协会书法创作委员会主任、浙江省青年书法家协会主席。


  作品多次参加重要展览,曾获全国第六届书法篆刻展览全国奖、全国第一届行草书展妙品奖、全国第七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家展览一等奖、全国第八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家展览三等奖。担任第五届全国篆刻艺术展、首届全国篆书展评委。论文多次参加重要学术研讨会。


  著有《心性流淌——书法教学讲座》、《名家解密经典汪永江解密<诸上座帖>》。

淺議印化文字形態(節錄)

汪永江


  篆書的主要發展階段大致可分為:一、商代文字(甲骨文、金文為主);二、西周文字(金文、甲骨文為主);三、春秋戰國文字(金文、簡牘、帛書、璽印、兵器文字等);四、秦漢篆書(碑刻、金文、簡牘、帛書、璽印等);五、魏晉隋唐宋元篆書(碑刻、碑額、鏡銘文字、傳抄古文等);六、明清流派及近現代篆書(各類幅式卷軸墨跡為主)。


  “秦書八體”中謂之“摹印”,漢代謂之“繆篆”。印文之印化,在字體形態上,戰國官、私璽用字普遍俗體化;秦漢魏晉南北朝官印系統,在制度上官印側重於正體,私印相對多用俗體。帝后印系統用當世正體,普通官印用摹印體,私印中可能出現簡化的隸書;至三國晉元興三年始,廢除簡牘及封泥,官署用印為鈐蓋紙絹文書,加大形制,改用朱砂印色,以陽文為主,隋唐印式增至近兩寸見方,印文多出自俗體篆書,為防篡改文書,筆劃折疊填滿,後世稱之為“九疊文”,此式直至明清時代一直沿用。與此同時,俗體篆書之外,唐宋官印相繼出現了隸書,明代出現了摹刻明思宗草書押印。私印用小篆、古文、楷書。明清流派篆刻用“摹印”、“繆篆”、小篆、大篆、古文、甲骨文、商周金文等。


  但是,在文字學立場上,印文不等同於篆書,尤其與正體銘石書差異較大。印化文字經過由正體到俗體的轉變,主要以簡化、繁化、異化、同化、合文、偏旁假借、標點符號、裝飾符號等手段,源自於戰國俗體字法傳統,區別於一般意義上的篆書。戰國至三國時代的簡牘帛書、貨幣、鏡銘、兵器等俗體字與入印文字相近,稍加轉化即可入印,有的甚至可以直接入印,是篆刻創作的廣袤資源;小篆入印是有局限性的,秦以小篆為正體,則“乘輿六璽”等帝后印系統專用之;元朱文、明清流派細朱文雖據《說文》,但出於佈局之需,疏密加減,不同程度地有所簡化,其中俗體傳統為主流。


  總之,篆刻不是篆書。篆書入印涉及文字學原理相關問題,二者既有聯繫又有區別。

汪永江作品

楷書對聯 ×45cm×2 黃庭本書聖,帛石集辭宗。

附录

“当代印坛三部曲”作者名单

当代精·典印风邀请展作者名单(按年龄排序)

李刚田 陈身道 陆 康 刘一闻

舒文扬 张遴骏 周建国 陈 墨

施晓峰 王 晨 矫 健 张一农

张奕辰 陈大中 唐存才 张 索

方国梁 冯宝麟 桑建华 蔡毅强

江远征 谷松章 梁宏伟 刘银鹏

程迟生 高申杰 张 鹏 王义骅

鞠稚儒 李 平 张 哲 鲁大东

刘再兵 沈 浩 张 钧 李 健

周 振 张 威

当代创·意印风邀请展作者名单(按年龄排序)

童衍方 赵 熊 苏金海 徐正濂

崔志强 孙慰祖 谢钦铭 郭 强

朝洛蒙 张跃飞 燕守谷 张 铭

刘彦湖 阴凤华 张 树 冷 旭

戴 武 梁晓庄 朱培尔 邹 涛

甘海民 魏 杰 王 丹 徐庆华

刘洪洋 王云山 张永乐 许雄志

陈 峰 李夏荣 张炜羽 赵 明

戴 文 柳晓康 翟卫民 王亚洲

高庆春 汪永江 张公者 周 斌

尹海龙 仲伟迅 戴家妙 杨中良

何连海 陈 靖

当代印坛新锐提名展作者名单(按姓氏拼音字头为序)

曹文武 曹继锋 曹祐福 陈 刚

陈紫强 成 君 程二* 伏海翔

傅朝阳 高 帅 谷 伟 郭 晶

韩 东 韩春涛 何效义 贺维豪

胡锦秋 胡俊峰 季 溢 贾长庆

姜 轶 焦新帅 矫思倢 金良良

孔祥宇 李 侃 李 滔 李俊平

李明桓 李绍晨 李莹波 李子仲

梁选锋 林李阳 蔺云鹤 刘 斌

刘 建 刘永清 刘玉栋 刘自坤

龙锦营 路 旭 马俊杰 倪和*

尚天潇 史江鸿 宋开智 孙立强

孙长铭 谭 ? 谭文选 汤忠辉

陶殿甲 王 鹏 王 臻 王吉鸿

王 客 王孔瑞 魏晓伟 文 佐

吴汥涌 许贤炎 杨 柳 杨 宇

杨 华 杨牧原 岳 峰 岳 奇

张 明 张 伟 张志鸿 郑 超

中国篆刻网近期活动

中国篆刻网当代印人系列丛书之《印坛点将》实施方案


  《印坛点将》系列丛书是中国篆刻网及其实体广州华隽文化传播发展有限公司与中国篆刻出版社合作的一个长期出版项目。主要收集整理包括但不限于⑴西泠印社社员,⑵中国书协篆刻委员会委员,⑶在中国书协举办的全国展、篆刻展中以篆刻获奖的作者,⑷在西泠印社主办的活动中以篆刻获奖的作者的资料,与作者合作出版。每卷独立成册,分卷推出。具体方案请
  
  
  
  
  
  

将出版:

阴凤华 吴颐人 吴贤* 张 铭

杨 剑 周 斌 赵 熊 高 帅

段玉鹏 程迟生 程二* 彭大磬

魏 杰 张 威 孙佩荣 林 尔

姚伟荣
  
  
  
  
  
  

更多信息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