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2月30日,首届中国人工关节表界面材料研究高峰论坛在上海召开。会议期间医院学会关节外科专业委员会人工关节表界面材料研究学组,上海交通医院张先龙教授担任学组组长。
开幕式
▲开幕式现场
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医院戴尅戎院士,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会长、医院王岩教授,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关节外科中心王坤正教授,医院学会郝瑞生副秘书长,上海市医学会骨科学分会主任委员、医院姜建元教授,医院学会关节外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医院裴福兴教授,上海交通医院郝永强教授,医院周一新教授,吴海山教授及浙江大医院严世贵教授等领导出席开幕式,大会开幕式由张先龙教授主持。本次会议由医院学会关节外科学专业委员会、上海交通医院主办,上海交通医院骨科承办。
▲张先龙教授主持开幕式
▲柴益民教授致辞
作为东道主,上海交通医院柴益民教授在致辞中介绍道,上海交通医院骨科是世界首例“断肢再植的摇篮”,是“中国手”的发源地,也是卫生部首批临床国家重点专科、上海市创伤骨科临床医学中心、上海市重中之重建设单位,拥有上海市四肢显微外科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创伤骨科研究所、AO创伤中国培训中心以及国际四肢显微外科培训中心等研究和培训机构,拥有骨科和运动医学两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年、年、年在中国医学医院科技影响力排行榜(骨外科学)位居第一。目前骨科拥有核定床位张,设有八个专业,年手术量达4.6万余台,其中关节置换手术超过台。
▲姜建元教授致辞
姜建元教授代表上海市医学会骨科分会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姜教授表示,上海关节外科有着传统的优势,目前更是走在了全国的前列,今天的成就,是戴尅戎院士等一大批老前辈的努力奋斗的结果,并祝愿以张先龙教授、吴海山教授、朱振安教授等为代表的关节外科中坚力量继续带领关节外科走向成熟,再创佳绩。
▲裴福兴教授致辞
▲王坤正教授致辞
▲王岩教授致辞
裴福兴教授、王坤正教授、王岩教授在致辞中纷纷表示,本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关节外科从传统的临床观察研究走向全新的基础研究。新型材料和假体制造技术的发展,有利于提高假体材料的生物相容性,防止假体松动,增强假体的稳定性和灵活性,改善人工关节的性能,延长使用寿命,这将进一步促进我国关节外科的发展,更将造福于广大患者。
▲戴尅戎院士致辞
戴尅戎院士在开幕式致辞中指出,从年到年,我国自然科学基金中标项目中与人工关节有关的为项。年之前的20年里,每年的中标项目中与人工关节有关的没有超过4项,其中有六年空白。年开始,人工关节领域快速发展,其中年中标项目中与人工关节有关的项目高达21项中标。这些与人工关节有关的中标项目90%以上的项目与表界面相关,包括摩擦、涂层、生物材料、生物力学等共有项,其中1/3为假体松动和骨溶解。通过以上数据不难发现,人工关节置换手术作为效果最好的外科手术之一,仍然存在大量问题,为了保证远期疗效,人工关节表界面材料研究领域还有巨大空间和差距值得我们继续努力和探究,这也是本次召开会议和学组成立的契机和动力。戴院士鼓励大家再接再厉,多学科合作,产学研用相结合,推动我国关节外科的进一步发展。
医院学会关节外科专业委员会人工关节表界面材料研究学组成立
▲郝瑞生副秘书长宣读学组成立批复
▲颁发组长证书
▲颁发副组长证书
▲大会合影
DAMIS千人计划
▲启动仪式
开幕式后,王坤正教授、王岩教授、张先龙教授、柴益民教授、周一新教授、胡懿郃教授及春立医疗董事长史春宝先生上台,共同开启了“DAMIS千人计划——医院培训基地”的启动仪式。
产学研大讲堂
▲王岩教授授课
王岩教授在题为《人工关节表面抗菌化处理的探索》的报告中指出,目前针对关节假体表面的抗菌改性已成为预防关节感染新的研究方向,虽然已有多种途径进行关节表面抗菌改性的设计和研究,但大多仍然处于基础研究阶段,需要临床医生与相关研究院所的紧密合作研究,寻找突破、解决难点,使真正成熟的关节表面抗菌改性技术和材料应用于临床。
▲张先龙教授授课
张先龙教授在《中国人工关节现状与思考》报告中回顾了我国人工关节的发展史,并分析了我国髋关节置换目前存在的诸多问题,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他提出要加强人工关节相关医务人员的规范化培训,适应医改新*策,充分利用国家科技发展规划的*策红利,从而实现更好地服务于中国的骨关节疾病患者的工作目标。
▲胡懿郃教授授课
医院胡懿郃教授在《假体松动的基础研究与预防》报告中,从生物因素、假体因素和临床因素三方面分析了假体松动的原因,并从预防颗粒病、术后康复治疗两方面全面介绍了预防假体松动的措施。
▲吴海山教授授课
“我们是人工关节厂家的第三方服务者吗?我们是为患者提供人工关节安装服务吗?”吴海山教授在《人工关节产业:医生的角色》的报告中全面阐述了在人工关节产业里医生所扮演的角色及责任:医生借助一切可能的最佳手段为患者提供最好的疗效;医生将为患者用最严苛的方法地挑剔产品——因为它将植入体内;医生希望改进产品和提高技术已获得更好的疗效;医生慎重地对待新产品与新技术以减少患者风险;医生将积极地探索新的可能性使患者获益。
▲赵建宁教授授课
医院赵建宁教授介绍了容易被忽视的髋关节椎部的磨损问题,并总结自己及团队多年的临床经验给出了建议:选择12/14或14/16锥度假体,避免选用11/13锥度;尽量选用标准头,避免短头或长头;假体椎部长度设计可适当加长(11-12mm);条件允许时尽量选用陶瓷球头,球头大小为28mm金属头,28mm或32mm陶瓷头,且安装球头时应小心将头拧入柄椎,并轻轻敲击。
▲周一新教授授课
周一新教授作了题为《THA翻修中的骨长入材料》的报告,强调骨整合的重要性。
▲刘宣勇教授授课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盐酸研究所刘宣勇教授从材料学的角度分析了骨植入材料表面修饰及其生物学性能,并介绍了其在钛基材料表面成骨和抗菌改性方面的研究成果。
▲郝永强教授授课
郝永强教授指出,21世纪的医学将从“疾病医学”向“健康医学”转变,从群体治疗向个体治疗转变;健康医学与个性化诊疗是当今和未来医学发展的重要方向,并详细介绍了近年来上海交通医院在3D打印与个性化骨科方面的研究与成果。
▲王爱国教授授课
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外科内植物专委会理事长王爱国教授介绍人工关节表界面材料最重要的部分——人工关节摩擦面与固定面的金标准,并指出生物活性3D打印仿生多孔表面及抗微动机制是国际研发热点。
▲现场花絮
人工关节设计及材质的选择是材料工程师、生物力学专家和骨科医师不断努力的智慧结晶。医院学会关节外科专业委员会人工关节表界面材料研究学组的成立,为解决我国人工关节置换外科材料和假体设计相关的基础与临床问题创建了一个产学研用相结合、多学科交叉协同的新平台,它必将进一步推动我国关节外科的发展,使广大关节疾病患者受益。
新的一年即将到来,正如戴院士所言,如果目标一致,大家同心协力,中国骨科下一个30年将更加辉煌。
附:医院学会关节外科专业委员会人工关节表界面材料研究学组名单(部分)
顾问:戴尅戎 王坤正 王 岩
组长:
张先龙
副组长:
周一新 郝永强 刘宣勇 憨 勇
王爱国
秘书兼委员:
陈云苏
委员:
蔡开勇 曾 达 柴 伟 陈继营陈晓东 程补元 初建宇 董乃光冯建民 何 伟 何江滨 华子恺姜闻博 蒋 青 解凤宝 刘 *刘天盛 刘效仿 刘 毅 刘又文吕 龙 马建兵 马 敏 毛远青宁成云 潘浩波 钱齐荣 钱文伟任姜栋 尚希福 沈 彬 孙 水孙延东 田 华 王 飞 温 亮翁 杰 翁文剑 吴水林 夏 *邢 伟 徐卫东 徐志华 许 鹏严世贵 杨伟国 姚振均 张 峡张怡元 张志强 赵建宁 赵劲民郑玉峰 周殿阁 周建生 周宗科朱裕昌 左建林
欢迎投稿,请将稿件发送至:
orth
orthon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