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花草木杂记黄姜花 [复制链接]

1#
北京酒渣鼻医院简介 http://pf.39.net/bdfyy/zqbdf/210310/8733712.html

姜科,姜花属

在湖边溜达,看到一丛姜叶状的肥阔绿叶中,几只花轴挺生出来,上面的淡*花朵像蝴蝶一样聚合在一起,长长伸出的花药很显眼。

是姜花呀!自从认识了姜花属草果药后,对姜花就有了比较深的印象。

没等走到它的跟前,就能闻到一股让人陶醉的馥郁花香,配上它富有动感的造型,真是丽质天成。

有一株的穗状花序还没开花,花苞苞片排列得像个松果球。

观察那些开过的花苞,每个苞片能开出3朵小花的样子。

如果像一只蝴蝶从上往下看,会看到小花围绕花轴形成了一个美丽的环圈。随着时间推移,可以想象整个花序会从花轴底部渐次向圆心聚集。

*姜花在英文里被称为*蝴蝶姜,直接取它的蝴蝶拟态而来。拉丁学名里的种加词flavum就是*色的意思。

和美人蕉一样,*姜花像蝴蝶展翅一样吸引眼球的“花瓣”,其实是变异后的雄蕊。真正的花瓣很不起眼,总共有三瓣,像丝线一样耷拉在花冠管的顶部。

原来姜花也是被自然进化过程施展了“魔法”的花卉,让它脱离了普通花卉的外观,呈现出独特的面貌。

在这些像花瓣一样的异化雄蕊中,最大的一片被称为唇瓣。它的顶端有缺口,像一个倒放的心形,由两枚雄蕊异化而成。在它的两侧,像翅膀一样展开的翼瓣,同样是由雄蕊异化而成(Kirchoff,)。真正能发挥作用的雄蕊只有一枚,向外伸展出来,还包裹着花柱。花柱上的绿色柱头像个小漏斗一样,在花药的顶端展开。

这样的变异有些类似美人蕉,不过尺寸缩小了不少,而且美人蕉发挥作用的雄蕊和花柱已经分离。两者在进化树上的位置,美人蕉显然是在姜花之后才出现。它们分属姜科和美人蕉科,但都具有共同的进化祖先,因此都被归入姜目植物。

草果药,美人蕉,*姜花,从看起来互不相干的几种花卉中找到一些清晰可辨的共同特点,再认识到某些隐含的分类规律,看花又有了不一样的乐趣。

1个姜目中总共有8个科,这8个科又被分成2组,其中芭蕉科、兰花蕉科、旅人蕉科、赫蕉科被植物学家称为芭蕉科组,其中的植物一般都具有5-6个可育雄蕊,有像芭蕉一样的叶子;姜科、闭鞘姜科、竹芋科、以及美人蕉科被称为姜科组,其中的植物都只有一个可育雄蕊,以及4-5个变异成花瓣样的退化雄蕊。

通过找共性的方法,植物学家已经把目前发现的30万种左右开花植物归纳进了个左右的科,不过要记住这么多科也是一项蛮艰巨的任务。如果归纳再上一级的话,就变成了大约49个目,看起来就相对容易了一些。

从对3种花的认识扩展到建立起对8个科的初步印象,再归拢到49目中的1目姜目里,系统性植物认知地图里的一个小小区域就显露了出来。

如果再从自然授粉机制出发,把各种花的独特花型和授粉者做进一步关联的话,自然进化过程就会显露出它神奇的一面。比如美人蕉属植物的独特花型,各有分别对应的长喙蜂鸟作为自然授粉者。姜花属植物的自然授粉者虽然还没有被植物学家的研究完全覆盖,但科学家已经发现红姜花的授粉者是多型蓝凤蝶、小矩翅粉蝶和黑角尖翅粉蝶等蝶类。

实际上,在对姜目各科植物已有的研究基础上,科学家通过进化模拟发现,蜜蜂是姜目植物祖先的原初自然授粉者,但随着该目植物的开花形态演变,它们的自然授粉者也发生了变化,蜂鸟成了美人蕉科植物的授粉者,蛾蝶和太阳鸟成了姜科植物的授粉者。在姜目植物的多样化进化历程中,这些不同类型的授粉者对特定科别的植物发挥了相应的协同进化作用。

在看眼前这几株*姜花的时候,一只小蜜蜂飞进了我的视野。看来它也被这又香又美的花儿吸引了。

嗡嗡地在花丛中飞舞了一阵之后,它停在了一朵姜花的冠管开口处,看得出它在努力地往里钻。

嗯,这里面好香啊,一定有美味,可是我怎么进不去呢?

小蜜蜂的执着把我逗笑了。它被本能驱使着做出这样的举动自然无错,怎会知道眼前这花儿藏在冠管深处的蜜汁并不是为它准备的,只有具有特殊口器的蝶蛾们才能吃到。大自然如此巧妙的安排,早在几千万年前就已经做出了。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