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悲情英雄姜维北伐和诸葛亮区别在哪为何加速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吃什么药呢 http://news.39.net/bjzkhbzy/171219/5943327.html

后三国时代,大批活跃的历史枭雄已经谢幕。除一批老不死的豪杰一直在熬着以外,比如说孙权、司马懿。主角光环已经转移到二代和三代人物身上。蜀汉的代表人物首属姜维,在先后经历了蜀中四相执*之后,姜维方才能施展拳脚,不受束缚,然而九伐中原的结果,却加速了蜀汉灭亡,原因到底出现在了那里呢?

首先我们来比较这两个灵*人物,诸葛亮和姜维。

这师徒之间,前者顶着许多头衔,*事家*治家文学家大汉丞相武乡侯等等,更是白帝城托孤的重臣,平衡荆州派和益州派的关键人物。而姜维出身凉州,寄身蜀汉,在复杂的*治环境中无法平衡各方势力,反而会被朝臣掣肘。反对他的人只会越来越多,他们中有董厥、阎宇、张翼、廖化,甚至包括诸葛亮亲子诸葛瞻。如果说诸葛亮*事*治是一个全才,姜维则是偏科严重,在*治上较为轻慢,能力略有欠缺。

虽然和老师相比,有一定差距。但他与同时期的其他人物相较,却也不会逊色太多。能与他抗衡的人物在同时期屈指可数。

从*事角度来看,诸葛亮五次北伐,所受到的损失很小,蜀汉还可以接续。而且每次北伐之间的空隙都有2-3年之久,用来与民休息、积蓄粮草、讲*经武、训练士卒等等。诸葛亮很会善于利用局势,在战场上往往是最大程度地保全自己,杀伤敌人。但同样存在过于谨慎不肯弄险,贻误战机的问题。属于可保万全却难建奇功的类型。

如果把蜀汉的国运、三国的博弈比作一场*博。诸葛亮是数次小*精于算筹,他知道自己没有几个本钱,便想通过一次次小的胜利来慢慢做大。即使不赢,也不至于折了本钱。凭他的本事,可以一点点的敲骨吸髓,留给他的时间却不多了。姜维的*法则是一种豪*,他把本钱全押上,一掷万金毫不吝啬。妄图通过一次大的胜利翻盘,只可惜他的对手同样也是经验丰富的老客,他便宜占得很辛苦。

姜维的数次北伐穷蜀汉之国力,以至于民有菜色。往往几年间连续出兵,而且胜负各半,不仅难以改变魏蜀的差距,反而把蜀汉拖下了水。蜀汉丞相费祎曾经在阻止他北伐说过:若不如志,悔之无及。这既是诸葛亮的担忧,也是蜀国如今的现状。

从姜维打的仗上来看,战绩也着实可圈可点。比如击败雍州刺史胡经杀敌万余人,在陇西击败魏*,破*杀将,但在延熙十九年和景耀五年的两次大败也对冲掉了这种胜利。蜀汉在历次出兵之后变得国弱民穷,本就捉襟见肘的国力变得更加疲敝。蜀汉后期,姜维因为北伐缘故在朝堂逐渐势单力孤,缺乏有力支持者,而且屡遭排挤,不得不到沓中避祸屯田,让魏国钻了空子。这是姜维始料未及的。

我们站在今人的角度上来评判古人有时会有所偏颇,往往会出现要求过高的现象。蜀汉灭亡的的锅姜维要背,但不是他一个背,而是刘禅、*皓等一些人一起背。他一句“臣等正欲死战,陛下和故先降”,说的刘禅羞见先人,他对于诸葛亮的遗愿无愧于心,兴师北伐,虽然壮志难酬,但此情可悯。正如后人评价所说:姜维之心,始终为汉,千载之下,炳炳如丹。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