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居家遇上小儿发热别慌乱,学会几招助退热 [复制链接]

1#
北京看皮肤病好医院 https://m-mip.39.net/fk/mip_9278663.html

当居家遇上孩子发热,首先不要慌乱,今日我院针灸推拿科主治中医师陈波燕给大家推荐既能够对证又能有效退热无副作用的法宝,就是中医的外治法——小儿推拿。

小儿发热是儿科临床中最常见症状之一,也是家长朋友们最紧张、担心的症状之一。发热是由于病原菌引起的(细菌、病*、支原体等),当这些病原菌侵入机体后,机体的防御系统为保护机体,可作出各种保护机体的反应来抵御病原菌,发热就是其中的一种抵御反应。

中医对发烧一般有五种发烧类型,多见于感冒、阴虚、气虚、食积、惊吓等。其中风寒感冒、积食引起的发烧多为常见。

(1)风寒发热:遇上早晚温差大,衣物没有及时添减,汗多当风,即造成受凉感冒引起发热。临床表现发热、鼻塞、流涕(有的初期清涕,很快浊涕)、喷嚏、轻微咳嗽,大小儿可自诉怕风、怕冷、头疼等情况。

(2)积食发热:多有进食无节制、无规律,或过多膏粱厚味,比如肉蛋奶、油炸、干果、小零食以及饮料等。临床表现发热、干呕、呕吐、口臭、腹胀、大便酸臭或几日不排,小便*、骚味重等情况。

发烧,本身不是疾病,而是一种现象。孩子发烧时,家长需要弄清孩子发热的原因,再进行对症处理和病因治疗,效果是可以立竿见影的。通常来说,在核酸结果为阴性的前提下,如果孩子体温在38.5°C以下,且没有特别不舒服、精神状态良好,也就是说照常吃、照常睡、照常玩,医院,或是使用退烧药,可以使用一些中医小儿推拿的手法来为宝宝推拿。

中医小儿推拿退热有妙招

一、外感四大法,也称“头面四大法”,包括开天门、推坎宫、运太阳、揉耳后高骨。

天门穴

位置:位于两眉中(印堂)至前发际成一直线。

坎宫穴

位置:位于自眉头起沿眉向眉梢成一横线上。

太阳穴

位置:是在颞部,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处。

耳后高骨

位置:位于耳后入发际,乳突后缘下陷中,即两侧耳后入发际高骨下凹陷中。

操作:以上穴位各推~次。这个手法风寒感冒、风热感冒均适用。在推拿时,风寒感冒可用葱、姜水作为介质,风热感冒可用清水做介质,加强功效。

二、清天河水

位置:前臂正中,从腕横纹中点到肘横纹中点成一直线。

操作方法:用食中二指面自腕推向肘,称清天河水,-次。

作用:清热凉血、利尿除烦。

适应症:这个穴位比较平和,清热而不伤阴,适用于任何原因引起的发热。

三、退六腑

位置:前臂尺侧(近小指的一侧),自肘关节至腕横纹内侧呈一直线。

操作方法:用拇指面或食中指面自肘推向腕,称退六腑或推六腑。-次。

作用:有清热,凉血,解*的功效。

适应症:退六腑性寒凉,对脏腑郁热积滞,壮热烦渴等实热证均可应用。

外感发热,再结合以下穴位。

一、清肺经

位置:无名指指根到指尖。

操作方法:从指根向指尖,离心方向推,为清肺经。-次。

作用:宣肺清热,疏风解表,止咳化痰。

适应症:外感发热以及肺胃实热引起的发热均可应用。

二、推天柱骨

位置:位于颈后发际正中至大椎成一直线处。

操作方法:用拇指或食指,中指指腹自上向下直推-次。

作用:降逆止呕,疏风清热,可缓解高热引起的呕吐,呃逆等症。

适应症:头痛,项强痛,呕吐,发热。

积食发热,可以再结合以下穴位。

一、清大肠

位置:食指桡侧缘,自虎口至食指尖成一直线。

操作方法:从虎口向指尖推为清。操作—次。

作用:清大肠能清利肠腑,去湿热和导积滞.

适应症:小儿积食及便秘引起的发热。

二、揉板门

位置:板门穴位于小儿手掌大鱼际处。

操作方法:用拇指揉大鱼际平面中点,操作次数:-次

作用:健脾和胃,消食化滞、升清降浊。

适应症:乳食停积、腹胀、腹泻、嗳气、食欲不振、呕吐、恶心等症。适用于小儿积食引起的发热,与推下天柱骨合用来止呕吐。

三、摩腹

操作方法:用手掌掌面或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并拢,在宝宝的腹部做顺时针环形摩动称摩腹。动作轻快,摩5分钟。

作用:健脾和胃,理气消食,降逆止呕。

适应症:腹胀、厌食、大便秘结。积食及便秘引起的发热均可应用。

除了按揉以上穴位,还有以下贴士送给你。

一般38度以下建议物理降温:

1.多通风,注意散热。保持室内温度在21℃~23℃;

2.让患儿卧床休息,多睡觉,忌用棉被包裹;

3.发热容易消耗水分,给患儿频频喂温开水。

4.泡浴法:用32℃~34℃的温水,给患儿洗澡,重点擦洗前额、颈部、腋窝、腹股沟及四肢,整个擦浴时间10~15分钟,直至患儿体温降到38℃便可等。可以尝试我院发热外洗方。

△我院儿科研制的辛温外洗剂△我院儿科研制的辛凉外洗剂

除此之外,需要密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