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姜文作为一个导演,他突出的点在哪里 [复制链接]

1#
先说一下姜文《让子弹飞》的台词环节,这个也是姜文电影中电影情节一大秘密。比如,《太阳照常升起》中有一段台词是这样的:“叮咚叮咚叮咚铃铛声;铃铛声有2小时历史;这时间里,姜文睡了,你叫铃铛,我会回应;没铃铛,我也睡了。”在《太阳照常升起》里那一段台词没有在电影中具体交代清楚,为什么,可能是为了将姜文这种喜欢使用言语描述的导演更加入戏一些吧。可以看到,所有的台词都是采用在以文字形式表达,不仅如此,所有台词中提及的人物,都有明确的标签。比如,郝英东,是姜文电影中穿夹袄的那个人。其实在《让子弹飞》之前,姜文就很喜欢使用这种简练而有力量的文字方式表达,比如,《让子弹飞》里的“可谓无人不知那个天之骄子”等文字描述。所以,姜文的文字功底应该是很强的,他基本不会让文字显得太冗长,导演的视觉需要就已经是必须有逻辑和作者化叙述。“意”重要吗?我认为这里意重要,但根本不重要,因为,不只是文字的意重要,人生的意也很重要,人,如果失去了对意义的追求,你就没有了脚,就不能打开生命的门,甚至你无法看到生命的真实状态。再举一个例子:在《让子弹飞》当中,徐峥扮演的角色叫丁丁,这时候,徐峥回去见了黄四郎,结果发现发现马邦德在床上吹牛逼,嘲笑他是墙头草等等。于是,徐峥在回去的路上狂奔,结果跑偏了,在自己理想实现的过程中,撞车,掉下来了,然后他第一时间并不是喷水冲过去,而是三步并两步跑到对面跟马邦德抢人。这样一来,他对在当初给自己套上光荣牌坊和实现当初所谓前朝帝王梦时推崇、嘲笑,现在却落井下石的马邦德的人,是完全没有把握的。这就是他对意义的理解,但是就算这样,他都能跑得如此卖力,他大概有90%的把握就是骗了马邦德,因为他一路狂奔,他的眼里根本看不到别人,他全程都是在跟自己对话。姜文电影就是那种越到最后,人越能在意义的空间里,肆意的留下痕迹,酣畅淋漓的活一场,不留遗憾的活一生的电影。我们就用最后两个例子来说明,同样的电影,在姜文的电影中完全表达不同的意境,我想,这就是姜文的功力吧。注:如有需要,可以自行替换影片。姜文的电影。《让子弹飞》(,姜文一生代表作)《鬼子来了》(,获奖最多的国产剧情片)《阳光灿烂的日子》(,中国近代史背景电影)《让子弹飞》(,北京市电影的一个并不知名的导演。),秋天,太阳出来了,天亮了。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