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为何诸葛亮死后让杨仪统兵,而不是姜维其实 [复制链接]

1#

“以人为镜,可明得失。以史为镜,可知兴替!”,大家好,我是历史幻镜。在《三国演义》里面,诸葛亮六出祁山,竭尽所能想要克复中原。然而天不佑蜀,在日夜劳累,加上数次意外打击之下。最终诸葛亮病死于五丈原,可以说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在诸葛亮在世的时候,就坚信魏延久后必反,因此,诸葛亮在去世之前就试探过魏延一次,假装想要将蜀军托付给魏延统领,问他是否愿意接受。果不其然,魏延不但坦诚愿意接替诸葛亮统帅蜀军,而且还表示会坚持带兵伐魏。此时诸葛亮已经下定决心要将魏延除去,也就有了后来的马岱斩魏延。

诸葛亮去世之后,将蜀国大军交给杨仪带领,令其统帅全军撤回汉中。令姜维断后。这里就有点奇怪了,要说统帅兵马,姜维、王平都可以,为什么偏偏是一介文士杨仪呢?姜维作为诸葛亮嫡传弟子,后来也是统帅蜀军九伐中原过,姜维接替诸葛亮统领蜀军应该才是理所当然的吧!莫非诸葛亮还没完全信任姜维吗?其实,诸葛亮这么安排也是用心良苦!具体如何且跟随笔者一起分析一下:

第一、姜维是否受信任?姜维虽然是降将,但是诸葛亮必然不会怀疑姜维忠心。首先,姜维本可兵败自刎,只因受诸葛亮感召,再加上还需自己奉养老母,因此归于诸葛亮麾下,成为诸葛亮嫡传弟子,两人共处时间不算短了,彼此信任自然建立起来。其次,如果姜维有异心的话,早在假降曹真的时候,就可以弃诸葛亮而去,重返魏国,但姜维并没这么做,因此不存在不信任的因素。

第二、撤退而非进攻。这次令杨仪统帅兵马,只是撤回汉中,并非进攻魏国,因此无需大将带领。另外,姜维作为蜀国为数不多的良将,在大军回撤的时候需要留下来断后,以防魏国趁势追击。因此无需担当统帅一职。

第三、可以迷惑魏延。诸葛亮料定自己死后魏延肯定想要争权,而平时魏延和杨仪关系很差,杨仪带兵可以让魏延暴露出内心的反意。而且,杨仪是一介文士,让他统兵可以使魏延麻痹大意,露出破绽。试想,如果是姜维领兵的话,就算魏延再怎么狂傲,也要畏惧三分,这样的话想要除掉魏延就不那么轻松了。

总结以上三点,诸葛亮死后让杨仪统帅蜀军,而不是姜维,真是一片良苦用心,这样魏延死得也算心服口服了吧!看完您有什么看法呢?欢迎留言!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