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令人感慨万千的三国演义十大战将之死 [复制链接]

1#
哪家治疗白癜风比较好 http://finance.sina.com.cn/chanjing/b/20090930/09073071708.shtml

十魏延

演义中的魏延最后确实有不臣之心,一是梦到头上生角,被忽悠说是帝王之兆时大喜;二是与杨仪相争时眼见落入下风,生出了投魏之心。但魏延走到这一步责任全在于他吗?我倒不这么认为。

刘备是魏延一早就认定的主公,襄阳城下,为了让刘备进城,无兵无将的魏延就破釜沉舟与文聘激战,结果刘备却直接绕城而走。等到了关羽取长沙时,魏延又在韩玄刀下救下黄忠,斩杀韩玄归降刘备。可是最终换来的却是诸葛亮因其脑后有反骨的喊打喊杀。这等于从一开始就给魏延贴上了“反骨仔”的标签,即便后期蜀汉人才凋零,诸葛亮对其也是既用又防。说实话,换了是谁都不可能不寒心。

当魏延张狂地大叫“谁敢杀我”,结果死于马岱刀下时,不知道会不会有人同情这位能力出众、功勋显著却从来没有被信任过的蜀汉名将。

九张飞

张飞的死与人无尤,范疆和张达确实不是什么忠义之人,但是要么铤而走险,要么身首异处,换了我们又会如何做呢?所以与其说是范疆、张达杀了张飞,不如说张飞是死于自己的暴而无恩。

让人意难平的是张飞不是病死、不是老死,甚至连马革裹尸都没做到,万人敌却死于宵小之手,这样的死亡方式真的配不上张飞的身份。

八典韦

宛城之战其实也是典韦的赎罪之战。作为护卫喝得酩酊大醉,还丢了兵器,这是不合格的,比起后来许褚在曹操睡觉时连曹仁都不让进,差了不是一星半点。

但典韦同样是可敬的,他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为曹操赢得了生的机会,特别是独挡张绣麾下大军,身负重伤却死战不退,战死后依旧屹立不倒,张绣麾下甚至无人敢上前。如此耿耿忠心,令人肃然起敬。

七吕布

可能很少会有人同情吕布的死,甚至可以说吕布死了,天地间就少了一个坑人的祸害。但是,他是天下无双的吕奉先,演义中名副其实的勇武第一人。他死后,张飞无嚣可叫,关公看谁都插标卖首,马超、赵云扬名天下……但是吕布的地位,依旧无人能够取而代之。

吕布的死从某种意义上讲预示着一个时代的终结。

六孙策

提到东吴,我们常说历经三世。实际在孙坚死后,其麾下势力已经名存实亡,孙策与一班旧将不得不栖身于袁术麾下。东吴的江山是孙策一枪一枪打出来的,除了几个老将,他没沾到孙坚半点光。

而他如霸王般的固执与暴躁,最终被于吉惊得旧疾复发,而死前为了江东稳固,他没有传位给年幼的儿子,而是让其弟孙权继承基业,留下“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之语后撒手人寰。

五太史慈

太史慈是东吴鲜有在勇武上可以比肩孙策的人物,二人两次激战也被津津乐道,不过或许是因为东吴多水战,所以太史慈在加入东吴后鲜有表现的机会。直到合肥大战被张辽将计就计,乱箭射伤才重回大家的视野。而其临终前的不甘更是令人不胜嗟吁。

"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

四庞德

曹操爱才,但庞德在曹营依旧很尴尬,故主和胞兄都在蜀汉做官,为了证明自己的忠心无二,在随于禁支援襄樊时不惜抬棺出战,并与关公大战过百合不分胜负。

可惜,关云长水淹七军,庞德于水中被周仓所擒。不同于于禁伏地请降,面对关羽的招揽,庞德严词拒绝,以致被杀,其铮铮铁骨和久随曹操的于禁形成了鲜明对比,事后令曹操感慨万千。

三赵云

按照传统意义,赵云七旬高龄病故是毫无异议的善终,但在诸葛亮见风断树枝的异象以及赵统、赵广前来奔丧时依旧让人有一种想哭的冲动。原因无他,蜀汉兴盛之时,刘备麾下人才济济,而此时赵云是五虎将中硕果仅存的一位,他的死预示了蜀汉一个时代的终结,让人不生感慨。

二关羽

汜水关温酒斩华雄;河北大战斩颜良、诛文丑;为寻兄长,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北伐襄樊时,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一度让曹操差点迁都……

可是,纵使神威盖世,面对魏、吴两家暗通款曲、精锐尽出,关羽最终败走麦城,突围时被名不见经传的马忠所擒。

可笑孙权居然想着劝降关羽,堂堂一代武圣怎会屈身碧眼小儿?最终,关羽走完了辉煌的一生,尽管结局并不完美。

一姜维

姜维原本是魏将,武斗过赵云,计破过诸葛亮,是整部书中难得的文武全才,因而得到诸葛亮的器重,姜伯约深感士为知己者死,从此为了蜀汉倾尽所有,特别是诸葛亮过世后,姜维秉承“恩师”遗志,九伐中原。

司马昭决心灭蜀时,姜维与钟会大军于剑阁对峙,不想邓艾偷渡阴平,兵临成都城下,逼降刘禅,刘禅出降并书信姜维,尚在前线的姜维又惊又怒,发出“吾等死战,何故先降耶”的无力呐喊。

即便如此,姜维依旧没有放弃,成功撺掇钟会谋反,想要趁机复国,可惜钟会威望资历皆不够,司马昭对其又早走防范,于是乎姜维与钟会一并死于乱军之中。

“吾计不成,乃天命也!”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