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时光派研究院时光派收录于话题#抗衰物质56个
编者按
“是‘青春药’也是美食”的姜黄素在抗衰圈一直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但安全且无毒副作用的它,却至今未能跻身顶级“抗衰圣品”。若想细听其中原因,还且从姜黄素那段不得不说的身世说起......
上一回我们讲到,已经有大量的细胞、分子和临床研究证明了姜黄素具有抗炎、抗氧化、抗癌、抗微生物等多重功效(点击回顾:),但为什么姜黄素尚未获得药物许可,并且不能在疾病治疗中发挥更高的作用呢?
看人要看品性,看化学物那就要看理化性质。首先,我们要把握姜黄素的两大特点:溶解度低、化学性质不稳定。记住这两条线索,后面的故事都是基于它们展开的~
溶解度低
姜黄素分子结构中有很大的疏水区域,这决定了它低水溶性的基本特点。但是,它的分子结构中又有三个羟基,所以在碱性够高的情况下,带电氢离子会解离出去,姜黄素分子也带上了负电荷,水溶性就增加了[1]。简单点讲就是水里难溶,越碱越溶。
不稳定性
姜黄素是位难伺候的主,环境稍不如意它就会变身。上面说了,溶液碱性越大,姜黄素溶解得越多,这给水解反应提供了大大的方便;此外,有光照的情况下姜黄素也很容易发生;更不得了的是,啥刺激都没有的时候,姜黄素也有可能自发地发生氧化反应!虽然说这么多降解产物也多多少少有一些抗炎、抗癌的作用,但是“周边”总归没有“正主”给力嘛[2]。
然后我们要了解姜黄素从吃进去到排出去都经历了些什么,如下图[3]:
姜黄素进入消化道后有3条路
1.以原形经粪便排出,跳转至结局1
2.经消化道的酶代谢后,以代谢产物的形式经粪便排出,跳转至结局1
3.逃脱了消化道酶的魔爪,成功亲近肠道上皮细胞,进入路径B
姜黄素亲近肠道上皮细胞后有2条路
1.被肠道上皮细胞的无情搬运工地扔回肠道,又返回路径A
2.被肠道上皮细胞的友情搬运工送进血液循环,进入路径C
姜黄素进入血液循环后到达肝脏有2条路
1.被肝脏里的酶代谢,以代谢产物的形式进入全身血循环,进入路径D
2.逃过了肝脏酶的魔爪,以原形进入全身血循环,同样进入路径D
姜黄素或其代谢产物进入全身血循环后,有2条路
1.随血液进入肾脏,随后进入尿液,随尿液排出体外,跳转至结局2
2.随血液分布至全身各器官组织(如脑、肺、心、肌肉等)发挥抗炎、抗氧化、抗癌等作用,跳转至结局3
显然,我们对结局3寄予厚望,可是吃进来的姜黄素要经历多少“千难万险”才能走上这条正道啊。而且不要忘记前面讲的姜黄素的坏脾气(低溶解度、低稳定性),所以它要“历劫”成功更是难上加难。因此,科学家们为了帮助姜黄素历劫成功,给它研究出了不少装备。
这些装备所起的作用可以总结为二方面:
一方面是提高自身基础性能(增加溶解度、提高稳定性),另一方面是针对性抵御“敌方”势力(如拮抗细胞的外排转运蛋白)。下表是对各种提高姜黄素吸收利用率方法及原理的总结[3]:
方法类型
举例
原理
控制环境条件
使用有机溶剂
增加溶解度
调节pH
增加稳定性
联合佐剂
胡椒碱、儿茶素等
抑制外排转运蛋白
抗坏血酸、没食子酸等抗氧化剂
增加稳定性,减少氧化降解
封装技术/载体技术
胶束、微乳液、疏水性生物聚合物颗粒、脂质体等
增加水中分散性;隔绝水相,增加稳定性;增加与组织细胞的亲和性
在把姜黄素推向临床应用的研究中,遇到的阻碍除了上述姜黄素理化和生物学特性,还有研究本身的原因:
首先,各个研究当中所用到的姜黄素其实是不一样的。多数由姜黄制成的粗提物,甚至某些精制的“姜黄素”原料,都包含三种主要化合物: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和双去甲氧基姜黄素,以及少数的次级代谢物。
在各种“姜黄素制剂”中各种姜黄素类化合物的配比不尽相同,实验研究中所用姜黄类化合物类型也有区别(体外研究往往用纯姜黄素而且人工合成的更多,而体内研究和临床试验往往用姜黄素类化合物的混合物),但常统一以姜黄素作为活性成分来评价药效。另外,各实验中所用的姜黄素剂型、剂量也不相同。因此,很难比较不同研究之间的姜黄素作用效果,就很难得到一致的结论[5]。
///
另一方面,姜黄素是一种泛筛选干扰化合物,使得研究者在判断姜黄素是否在某一靶点发挥作用时遇到了很大的困难。
所谓泛筛选干扰化合物,是指不作用于目标靶点但呈现出急剧迷惑性假阳性结果。
真正的药物能够精确作用于特定蛋白质的结合位点,从而抑制或激活蛋白质的功能。而“假阳性化合物”则伪装成药物结合的样子,在各种筛选研究中大放烟雾弹。而且,姜黄素本来又确实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就像是一个在多种比赛都能拿个优秀参与奖的全能体育爱好者。所以,要判断姜黄素究竟是否在某方面起到了足够有价值的作用并且能正确地检测出来,真不是一个简单的事[5]。
如此一番解释,好像姜黄素离正儿八经作为药来用还很远呀,但也不必忧虑,上面那些问题是科学家们正在努力解决的事。
上一回内容讲得明白,临床研究显示每天口服高达12g的姜黄素也没啥副作用,FDA也把姜黄素列为公认安全的食品添加剂。咱常吃点咖喱,健康又美味,不香吗?作为膳食补充剂的姜黄素类产品,也是可以吃一些的。
下面为大家总结了一些生活中的姜黄衍生产品种类及其用途[6]:
种类
性状
用途
姜黄根茎(完整)
橙棕色根茎(干)
药用
姜黄粉
红黄色粉末,由晒干的根茎研磨制成
药用,香料,染料,膳食补充剂
姜黄树脂
棕黄色粘稠液体,从根茎或叶片中提取
药用,食品着色剂,膳食补充剂
姜黄油
棕黄色油,从根茎或叶片中提取
药用,香料,膳食补充剂
姜黄素
橙红色结晶性粉末,从姜黄粉中提取纯化
药用,膳食补充剂
再次强调一下,本篇内容可不是用来劝退的,我们只是秉承一贯的作风,摆事实、讲道理!咖喱吃起来,姜黄素也可以吃起来~
参考文献
[1]Bernab-PinedaM.,Ram?rez-SilvaM.a.T.,Romero-RomoM.,Gonzlez-VergaraE.,Rojas-HernndezA.Determinationofacidityconstantsofcurcumininaqueoussolutionandapparentrateconstantofits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