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三国争雄,刘禅昏庸无道,蜀汉王朝最先覆灭 [复制链接]

1#

公元年,魏国镇西将军钟会率十万大军进攻汉中,先攻下南郑关。攻此关时大将许诸的儿子许仪作为先锋,冲锋不力,被钟会降罪斩首。

攻下南郑关,随即进攻阳安关,守关的西蜀将领是傅佥和蒋舒。蒋舒主张坚守,傅佥则认为魏军远来疲惫,应该对他们迎头痛击,以占先机。于是傅佥令蒋舒守关,自己引军出关,与魏军交战。大战一番后,未分胜负,欲回本营,关隘却被蒋舒献给了魏军,傅佥大怒,痛骂蒋舒,然后回转身继续与魏军作战,死于乱军之中。

乐城王含、汉城蒋斌见魏军势大,都投降了魏军,汉寿城守将胡济见汉中已被魏军占领,局势对西蜀相当不利,逃回成都求援去了。

此时的西蜀朝政混乱,刘禅信任宦官黄皓。魏国大军压境,他们君臣竟然去找巫师算卦,没有采取一点儿有效措施迎敌,致使钟会大军势如破竹,顺利拿下汉中。

魏国伐蜀大军兵分两路,钟会拿下了汉中,邓艾则在沓中拖住了姜维,他部署几路大军,先将姜维引出,然后用一路人马截其归路,姜维被围,无路可走,只好引军占据了剑阁,以图再战。

姜维虽守剑阁,奈何蜀主刘禅太不争气。

钟会取下汉中,邓艾缠住姜维,战事暂时告一段落。

魏军将领诸葛绪因未能阻截住姜维,致使其占了剑阁,被钟会降罪。钟会将其押入囚车,解往洛阳,请晋公司马昭处置。

诸葛绪本是邓艾部下将领,钟会随意处置,引起邓艾不满。邓艾前往钟会营中,与其理论,钟会在营帐中列下武士数百,严阵以待,邓艾未敢造次。两人谈论伐蜀方略,邓艾提出“偷渡阴平”计策,钟会口称好计,心中却不以为然。

镇西将军、征西将军,互不服气。

邓艾出营,心中明白钟会瞧不起自己的计谋,下定决心,一定要将“偷渡阴平”之计付诸实践,攻下成都,长长自己的志气。

魏军想要伐蜀,阴平城是一个非常重要险峻的关口。诸葛亮生前就非常重视这里,现在魏国大军伐蜀也正是在这里被阻隔住。

邓艾的所谓“偷渡阴平”,就是绕过阴平城,在阴平后方的崇山峻岭之中进军,攻下江油,然后奇袭成都。这条路虽然理论上可行,但是没有现成的道路,需要攀山越岭,路途异常艰险,而且,如果蜀军在途中任何一处设下伏兵,都能轻松阻击魏军。正因如此,钟会才觉得这样进军并不可行。

邓艾甘冒奇险,誓师完毕,带领两万士卒,开始绕过阴平,从崇山峻岭中进军。

所幸,一路上均无蜀军阻挡,一直到了摩天岭才遇到最大的困难。前方是悬崖峭壁,已无路可走。邓艾豁出去了,身先士卒,将毡子裹在身上,滚下山去。其余人见将军尚且如此,于是,有毡子的,效仿邓将军也滚下山。没有毡子的,抓着草丛、攀着树木,爬下山去,都过了摩天岭,当然,有很多军士葬身悬崖,永远不能再征战沙场。

终于到达江油城,此时的江油城守将马邈承平日久,军士战备松懈,加之刘禅昏庸,群臣离心离德,马邈已有投降魏兵的打算。

邓艾军队突袭江油城,虽然只有两千余人,马邈却丝毫未加抵抗就投降了魏军。

江油已失,成都危急,刘禅急召群臣商议。秘书郎郤正,保奏诸葛亮之子诸葛瞻抵御魏军。刘禅急召诸葛瞻,此时蜀中的将领除了姜维那拨人,也只有诸葛瞻尚可一战了。

魏军兵临城下,刘禅却束手无策

诸葛瞻临危受命,与儿子诸葛尚一同领兵迎敌,要说他们父子俩也是好样的,一度杀败邓艾军队。奈何还是缺乏实战经验,最后还是中了邓艾之计。

诸葛瞻先胜了一阵,再次对战,邓艾诈败,引诱蜀兵追击,将其领入埋伏圈。然后左右两侧伏兵杀出,将蜀兵杀败。

蜀兵退守绵竹,诸葛瞻写书向东吴求救。东吴孙休令老将丁奉领兵来救,奈何远水解不了近渴。

诸葛瞻觉得死守城池并非良策,领军主动出击,被魏兵用箭射死。诸葛尚见父阵亡,率军出战,也战死在军中,为国殉职。

诸葛瞻战死沙场,为国尽忠

绵竹失守,成都门户洞开,刘禅听了谯周等大臣的建议,献出城池,降了邓艾,西蜀灭亡。

可怜刘备奋斗一生,建立蜀汉,自己只做了三年皇帝,一手创建的帝国也只延续了两代人就覆灭了。

诸葛亮“六出祁山”用了七年、姜维“九伐中原”耗时十三年,均无功而返。而司马昭伐蜀只用了不到一年,就灭了蜀汉,可惜可叹!

刘禅的第五个儿子刘谌,受封北地王,非常有骨气。群臣商议投降时,他大骂众人,称成都还有数万兵马,尚可坚守,还有大将军姜维的军队驻扎在剑阁,完全可以等待他们前来救援,万万不可投降。

北地王刘谌,自刎殉国

刘谌的建议有一定的合理性,此时邓艾的军队人数并不多,仅有自己的军士三万人,其余皆是降兵,战斗力并不强,何况他是深入敌境作战,粮草补给、后勤保障都很成问题。如若成都的蜀军坚守,姜维在剑阁与钟会相持,东吴友军再前来援助,局势还真尚未可知。

奈何刘禅斗志全无,匆忙投降了。

刘谌不堪受辱,抱定主意自杀殉国,他的夫人也是好样的,见丈夫宁死不屈,誓与丈夫共存亡,自己先撞柱子而死,先丈夫一步离去。

刘谌在爷爷刘备的灵前大哭一场,杀掉自己的三个孩子,然后自刎而死,随着覆灭的蜀汉而去。

刘备在天有灵,见此情景,不知做何感想

邓艾接纳了刘禅的投降,真的立下盖世奇功,非常得意。

他上书司马昭,建议善待刘禅,封其为扶风王,使其暂居成都,给东吴作个榜样,借此瓦解东吴的斗志,为征讨东吴做准备。

司马昭收到邓艾的书信,以魏主曹奂的名义加封邓艾为太尉,重加褒奖。但册封刘禅的事要他等待圣命,不可擅自做主。

邓艾居然不听号令,独断专行,要自己说了算,司马昭见邓艾不服辖制,有反叛嫌疑,于是加封镇西将军钟会为司徒,写密信给监军卫瓘,令其与钟会监督邓艾,防其叛乱。

“狡兔死、走狗烹”,蜀国既灭,司马昭下一步工作就是要防止征西将军、镇西将军拥兵自重,威胁自己的统治,开始对付邓艾、钟会了。

参考资料:

罗贯中著,《三国演义》,岳麓书社,年。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