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计(27)假痴不癫,计名出自《说唐演义》第六十二回的标题“尉迟恭称疯魔”。假痴不癫,重点在一个“假”字。这里的假,意思是伪装。装聋作哑,痴痴呆呆,而内心里却特别清醒。此计作为政治谋略和军事谋略,都算高招。用于政治谋略,就是韬光养晦之术,在形势不利于自己的时候,表面上装疯卖傻,给人以碌碌无为的印象,隐藏自己的才能,掩盖自己的才能,掩盖内心的政治抱负,以免引起政治的警觉,等待时机,实现自己的抱负。
原文:宁伪作不知不为,不伪作假知妄为。静不露机,云雷屯也。(宁愿假装不知道而不行动,也不可假装知道而轻举妄动。要冷静沉着,藏而不露玄机。以云势压住雷动,待机而发)
按语:假作不知而实知;假作不为而实不可为,或将有所为。司马懿之假病昏以诛曹爽,受巾帼、假请命,以老蜀兵,所以成功。姜维九伐中原,明知不可为而妄为之,则似痴矣!所以破灭。兵书曰:“故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当其机未发时,静屯似痴;若痴癫,则不但露机,且乱动而群疑。故假痴者胜,假癫者败。或曰:“假痴可以对敌,并可以用兵。”
战国时,孙膑与庞涓同为鬼谷子弟子,共学兵法,曾有八拜之交,结为异姓兄弟。庞涓为人刻薄寡恩,孙膑则忠诚谦厚。一年后,庞涓闻魏国惠王厚币招贤,访求将相,不觉心动,乃辞师下山。临行,孙膑相送话别,庞涓说:“我与兄有八拜之交,誓同富贵,此行若有近身机会,必举荐吾兄。共立功业。”
庞涓到了魏国,为军师,东征西讨,屡建奇功、声震诸侯,庞消虽显赫不可一世。却还忌妒着一个人,那就是他的义兄孙膑,他认为孙据有祖传“孙子十三篇”,所学胜己,一且给予机会,便会压倒自己,故始终不渝举荐。
一次,墨翟访鬼谷子,见到孙膑,交谈之下,叹其为兵学奇才。后举荐给魏惠王,说他独得其祖孙武之秘传,天下无有对手。
孙膑临行前鬼谷子交给他一个锦囊,危急时方可打开。后随魏王使者下山,登车而去。见了魏王,叩问兵法,孙对答如流,魏王大悦,欲拜为副军师,与庞涓同掌兵权,庞涓却说:“臣与孙膑,同窗结义。膑是巨之兄,岂可以兄为副?不如权拜客卿,后有功绩,臣当让位。甘居其下。”
庞涓心知,孙膑一来必得宠,他心怀鬼胎,欲除义兄而后快,因孙膑熟读孙武兵法。欲待其传授后再下毒手。一次摆演阵法之后。庞涓不及孙膑。庞涓迫不及待,开始在魏惠王面前谗言陷害孙膑。说孙膑身在魏邦,心怀齐国,有里通外虞之嫌。后来又假造证据,骗孙请假回齐墓。惠王大怒,认为孙膑有背魏向齐之心,乃削其官位,交庞滑约束监视。
庞涓乘机落下石,私奏魏王,说孙膑虽有私通齐国之罪,但罪不至死,不如砍掉他的双脚,使其成度人一个,终身也不能回齐国,既全其命,又无后患,岂不两全?魏王依奏,庞就当晚下毒手。将孙膑一对膝盖削去,又用针刺面。成“私通外国”四字。庞还猫哭老鼠般,假哭一阵,使人敷药于膝盖,抬入书馆,好言安慰。孙膑对庞涓感激万分。庞涓一心念着经过鬼谷子注解的孙子兵法。孙膑欣然答应以木简刻写出来。
后孙膑侍从得知:“目前庞使孙苟延残命,不外欲得此兵书,到写完之时,就会绝其食”。心想庞是不义之人,便将此话密告孙。孙知底细,才恍然大悟,如此之人,岂可以传兵法?若不写,吾命将在旦夕。左思右想,忽想起老师当日给的锦囊。“到至危急时方可拆看。”速将锦囊打开,乃见上面写“诈疯魔”三字。
后孙膑就采用假痴的方法,使庞涓觉得无用,放松了对他的监管,使他有机会逃离虎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