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三国时期,倘若诸葛亮成功续命30年,能否 [复制链接]

1#

引言

一代名相诸葛亮,躬耕于南阳,崛起于乱世,作为蜀汉政权的肱股之臣,可谓是一生任劳任怨尽力辅助刘氏家族两代帝业,可惜终究没能看到中原平定的那一天就溘然长逝。

公元年,对于蜀汉来说是极为不顺的一年,在“五丈原”诸葛亮与司马懿对峙,期间诸葛亮因病逝世,直接让蜀汉损失了栋梁之臣,另一方面,后主刘禅昏庸无能,朝纲败坏,社会混乱,在一片内忧外患的情况下,真不知除了诸葛亮的继承人姜维,蜀汉政权还能依靠谁来光复汉室。可惜的是,纵使姜维有经天纬地之才,也难以阻止蜀汉最后灭亡的命运,这时候距离诸葛亮去世仅不到30年,那么,如果诸葛亮能够活得更长久一些,是否能够力挽狂澜,拯救蜀汉和刘禅的命运呢?

01

虽然这个命题有一些荒唐,但是我们不妨大胆分析假设一下。在当时,曹叡继承父亲曹丕霸业,成为了北方新的主人,作为三国之中实力最为强大的一方,曹魏的一举一动可谓是牵动着天下人的心,曹叡即位之初励精图治,整军备战,不但重新启用了司马懿,还一举平定了困扰着曹操和曹丕两代人都没能解决的辽东公孙家族,彻底打通了中国北方与朝鲜半岛的道路。

另一方面,在江东,孙权这一时期已经牢牢稳固了孙氏家族的霸业,同时由于与曹魏之间连年战争,此时在诸葛亮病逝之前吴蜀已经重新结盟,但是这样一个微弱的同盟关系是很不可靠的,毕竟想要维持三国之间的均势,才能可能长久与东吴联合。

在这样一个外敌环绕的危机情况之下,蜀汉虽然依靠姜维、董允、蒋琬和费祎勉强度过了后诸葛亮时代最为困难的局面,但仍然无法改变三足鼎立的根本局势,加上后主刘禅能力平庸且亲信小人,使得一大批有志之士难以施展抱负,导致蜀汉内部阴云密布,甚至连自保都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这个时候,倘若诸葛亮还在,刘禅想必会有所收敛,不敢胡作非为,毕竟诸葛亮是刘备临终托孤之臣,刘禅的相父,可以说当时唯一能够震慑住刘禅的,只有诸葛亮一人。

02

另外,从军事角度来看,诸葛亮才能绝对是在姜维之上,虽然“六出祁山”过程曲折且一无所获,但是充分证明了诸葛亮在战略上的高瞻远瞩,姜维九伐中原其实就是对诸葛亮战略眼光的继承和发展,可惜蜀国国力有限,难以在这件事上取得突破。

再者,诸葛亮其实死的时机对蜀汉来说也是极为不顺的,古人云:“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可见当时诸葛亮虽然为蜀汉培养了许许多多贤臣,但是在对外用兵这一点上,蜀汉缺乏能够独当一面的大将,姜维固然实力超群,但也无法顾及全部方向上的对手。

最后也是最为关键的一点,刘备在位时,由于荆州的丢失和吴蜀战争极大消耗掉了蜀汉的有生力量,使得诸葛亮在刘备死后常年以休养生息的方针,试图将蜀汉的实力恢复到荆州之战前的状态。

遗憾的是,由于荆州丢失已经让益州失去了东面的屏障,在地理位置上缺乏能够抵御江东方面的缓冲地带,不得已只能与东吴再次结盟以换取恢复的时间,至少在这一点上来说,诸葛亮做得比任何一个人都要好,可惜一代名相,终究也抵不过天命和历史的规律,饮恨五丈原,带着刘备等人未完成的事业离开了人世。

结语

虽然诸葛亮是那个年代百年难得一遇的奇才,在治国方略和军事战略上诸葛亮都为蜀汉未来数十年的方针奠定了大的方向和基础,但是无奈由于诸多意想不到的因素导致了他的计划全面崩盘,首先是荆州的丢失直接导致了吴蜀之间重燃战火,蜀汉元气大伤刘备悲愤而亡,这是诸葛亮总览朝政的开始,在诸葛亮成为蜀汉政权的绝对核心之后,主张以休养生息和联合东吴的战略重新谋划中原大计,在诸葛亮数十年如一日的精心打理之下,蜀汉可算是拥有了对曹魏产生威胁的实力,但是六出祁山一无所获,诸葛亮又在与司马懿的对决中渐渐落入下风,最后,怀着无限悲痛离开了他热爱的故土和事业,留下了一个谁也没办法完成的任务,因此,从这一角度上来看,纵使诸葛亮再活30年,恐怕也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延缓蜀汉的灭亡罢了。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