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相比于曹魏和东吴,为什么喜欢蜀汉季汉 [复制链接]

1#
甲氧普林 https://disease.39.net/bjzkbdfyy/210904/9404732.html

蜀汉集团集中了正义感与悲剧感于一身。这就是英雄气息。正义感让人敬仰崇拜,悲剧感让人怜惜感叹。首先是正义感。

不论是曹魏还是孙吴,不管他们政治理想口号喊的多么高尚或者压根就没喊,天然比不过高举“恢复汉室”大旗的蜀汉集团。在封建社会,是很难见到一个有自发的政治理想与信仰追求的势力集团的。而蜀汉就是。从刘备参加平定黄巾军开始,就抱着兴复汉室的信念,直到姜维身死的那一刻结束。不,也许到匈奴人刘渊才结束。曹操也有,但二代曹丕不屑一顾。孙权呢?我压根就没看到东吴上上下下有一个人是为了某个大义,每个人心里盘算的都是江东这一隅,自己的那一摊权力富贵。

然后是悲剧感。不论是曹魏还是孙吴的将领人物都没有蜀汉人物这么强的悲剧感。这是一出建立在史实基础上苍凉荒谬的悲剧。

刘备,编履小儿,屡战屡败,屡败屡战,从北中国打到了南中国,终于建立了蜀汉,拿下了汉中,围了樊城,兴复汉室就在眼前。放在现在的小说里,肯定要有一个龙傲天的结局。结果,幸运戛然而止。两兄弟身死,夷陵兵败,白帝托孤。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个英雄的最后一句话。热血不热血。

关羽,有过万千军中刺颜良的惊艳,也有过过五关斩六将千里寻兄的忠义,更有水淹七军的威风。

如此一个豪杰,最后被昔日的盟友从背后捅了一刀,被卑鄙的小人摆了一道。

如此英雄,落了个身首两处。

惨不惨?

诸葛亮,天纵英才,主角光环加持,六出祁山,明疾不可为而为之。

最后累死五丈原。

敬佩不敬佩?

姜维,魏国小吏,为了报答诸葛亮的知遇之恩接过北伐兴复汉室的大旗,九伐中原,无奈大势已去,没做到日月幽而复明,却被人鞭尸剖了胆出来。

悲情不悲情?

这么些英雄人物,这么个一以贯之的集团,似乎只有故事里才能出现。

但它确确实实的存在于历史上。

怎么不让人喜欢?不让人陶醉?不让人心碎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