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他助刘备三分天下,却杀死诸葛亮姐夫害死 [复制链接]

1#
北京哪能治疗白癜风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nvxbdf_zx/boavwya/

刘备一生颠沛流离,征战半生却碌碌无为,最缺乏的就是稳固的根据地。诸葛亮的隆中对为他画下了三分天下的大饼,但荆州四战之地,益州才是安身立命之所,怎么打下易守难攻的川蜀是刘备最大的难题。万幸的是刘璋的昏聩,使得投资曹操失败的张松,将目光放到了刘备身上。张松决定引刘备入川,他的两个至交法正、孟达也出了一份力。但就是这么一群人,将刘备送上了人生巅峰的同时,也又将蜀汉推向了衰亡之路。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刘备是幸运的,不仅在于刘璋昏聩无能,更在于蜀中的张松、法正、孟达等人的支持。他们为刘备带来了详细的益州布防图,纵使如此刘备也是折损了庞统,出动了诸葛亮、赵云、张飞,才啃下了川蜀这块硬骨头。刘备雄踞西南的同时,也将法正推上了第二参谋长的位置,而孟达则获得了独领一军的资格。

如果说汉中是益州的门户,防御的要害之地,那上庸就是荆州北伐的一条臂膀,最具攻击性的地域之一。孟达领军攻打的就是上庸之地,此处位于长江上游地带,背靠荆州、西连汉中,战略位置前凸,是一处极佳的辅助攻击点。上庸最大的缺陷,就是人口稀少,只能做荆州北伐的偏师,可以起到牵制魏军的作用。

孟达很不幸,他要攻打的房陵守将叫做蒯祺,荆襄名门蒯氏子弟,也是诸葛亮的姐夫。蒯祺才能并不出众,孟达很快就攻下了房陵,顺手斩杀了诸葛亮的姐夫。孟达的举措很快有了回报,在他进军上庸的路上,刘备派了刘封前来会师,孟达不再具备独领一军的资格了。原因大概有两点:其一,上庸战略位置前凸,刘备更加信任义子刘封,孟达虽有大功,毕竟是个降将。其二,不管诸葛亮有没有记私仇,孟达军士误杀他的姐夫,双方多少还是有些隔阂的。

蒯祺死于乱军,使得孟达无法融入到势力最大的荆州集团之中,而他引刘备入川,也被许多川蜀人士非议,一时间里外不是人。而同在上庸的刘封,和孟达很像一对难兄难弟,刘禅的茁壮成长,使得他这个有些才能的义子地位十分尴尬。荆州集团诸葛亮对他不感冒,川蜀集团和他没有交集,而关羽为代表的亲贵们,更是对刘封不屑一顾。

自关羽围樊城、襄阳,连呼封、达,令其发兵相助。封、达辞以山郡初附,未可动摇,不承羽命。——《三国志》

因此关羽在樊城之战中,向临近的上庸求助之时,刘封、孟达两个蜀汉政权边缘化的人物,一起拒绝了增援关羽。而“山城初附,未可动摇”的理由十分牵强,毕竟关羽是求援的,而上庸本就是配合荆州北伐的前沿阵地。——精兵足以牵制部分曹军,而上庸作为前沿要地至少是有一支精锐偏师的,缓解关羽压力绝不成问题。

“不承羽命”更是说明了刘封、孟达拒绝发兵的不合理性,两种可能:其一,关羽总督荆州诸军,对上庸地区的军队有调动权力;其二,汉寿亭侯关羽,作为蜀汉唯一的统领军政大权的封疆大吏,是利用远超刘封、孟达的地位,命令他们前来支援的。但无论哪种情况,刘封、孟达都是受上级指令,必须进行增援的,这是关羽发布的指令而不是请求。

关羽战败身死,荆州全线崩盘,“先主恨之”,刘备对刘封、孟达动了杀心。而关羽身死的现状,也超出了孟达、刘封的预想,可能他们只是不想关羽北伐成功,结果荆州全线崩盘。刘封、孟达的友谊产生了裂痕,孟达想降魏自保,而刘封将希望寄托到了义父刘备身上。孟达率领部众降魏,刘封最终兵败,蜀汉失去了上庸之地,自此蜀汉政权失去了东线全部的战略前凸阵地。

蜀地北伐路途艰险,成了困扰诸葛亮的大难题,在第一次北伐之初,他就将目光转向了上庸。孟达最大的靠山曹丕病逝,使得诸葛亮有了可乘之机,在曹魏混不下去的孟达,又对蜀汉政权有了意动。毕竟刘备、张飞已死,而执政的诸葛亮态度很和善,也似乎并不记姐夫蒯祺之仇。孟达决定归降,而上庸这块前凸的要地能否回归,关系着蜀汉两路伐魏能否成为现实。

司马懿嗅到了上庸不同寻常的气味,擅长防守的他,一反常态8天内急行军里,杀到了上庸城下。孟达傻眼了,自己还没有准备好反叛,而司马懿的屠刀已经伸到了脖子上,他再也没有机会背叛了。而孟达的快速失败,使得曹魏很快加固了上庸的防御。此后无论诸葛亮六出祁山,还是姜维九伐中原,都因出兵之难而功败垂成。

反复无常的孟达为刘备入川,三分天下立下了大功劳;但襄樊之战他拒绝呼应关羽,致使荆州全境沦陷;最后更是大意轻敌为司马懿所灭,蜀汉再无战略前凸之地。孟达一个并不光彩的人物,对整个蜀汉政权的兴衰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就像一条导火索,点亮蜀汉的同时,也引发了自我毁灭的大爆炸。

参考资料:

《三国志》、《魏略》

本文系汉史钩沉原创首发,欢迎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