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专治医院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video_bjzkbdfyy/但凡三国时期提起“北伐”二字,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肯定是诸葛亮六出祁山和姜维九伐中原。实际上诸葛亮并不是三国时期第一个进行北伐的人,小编认为在三国时期第一个进行北伐的应该是孙权。赤壁之战后,孙权就专意北上,他在派周瑜攻打江陵的同时,自己也亲征合肥,以夺取淮河流域为目的,想要进一步扩大战果。可是在此后的数十年中,孙权虽然数次北伐,可每次都以失败告终,小编认为孙权北伐失败的原因主要与这四点因素相关:
一地利形势:和蜀汉诸葛亮北伐只能出祁山不同,孙权北伐有两个地方可以选择,一个是襄阳,另一个则是合肥。
众所周知,自古以来地处长江中游的襄阳就被誉为是天下之腰膂,北方政权要扫平江南,首先要取襄阳,南方政权要北伐中原,也要取襄阳。南北交兵,襄阳势在必争。曹操死后,孙权想故伎重施,如同当年袭取荆州一样北上偷袭襄阳,可是转眼却被曹仁徐晃击溃。于是曹丕作势南征,孙权只得“遣使奉献”。总之,夺取襄阳,对东吴来说从来都是不可能实现的目标。
再来说说合肥,中国历史上有一句古语叫“守江必守淮”。孙权建都建业,要保证首都的安全,就势必要拿下淮河流域,这样一是可以拱卫建业,扩大自己的战略纵深;二则可以以淮河流域为跳板,进一步开拓疆土,窥伺中原。
深明地利的曹操当然也知道淮河流域对自己的重要性,赤壁之战后,他就将主力投入淮南战场,并且派大将张辽镇守合肥。在之后的拉锯战中,合肥的曹魏守军,如一道铁闸,挡住了孙权北伐的脚步。据史料记载,孙权在合肥城下,打出了十一战一胜十负的战绩,后继者就更不必提了。
二士兵素质和缺少骑兵:孙权的部队以淮泗以南原吴越地区的人为主,这些人有“剽轻”的特点,作战勇猛但缺乏组织,打顺风仗厉害,攻坚战不行,败仗更是容易一塌糊涂。
另外东吴水军虽然强大而优秀,但若要北讨中原,必须要靠陆上的骑兵。江东地区,土地面积虽广,但江南的天气和地理环境,是不适合养马的。所以,南方的马孱弱不堪,不适合作战。孙权也深知战马的重要性,并且也多次派人私下去北方购置军马,但这和北伐所需要的强大骑兵部队来说,只能是杯水车薪了。
三江东大族无意北进:孙权的父亲孙坚虽然出自江东,但他出身寒微,素来为江东大族轻视,再加上其粗暴凶残的行事作风,就更为人所不齿。孙策带着淮泗精兵渡江,诛戮英豪大开杀戒,所以江东大族对他只有恐惧。孙权接掌江东基业之后,虽然在很大程度上修复了和江东世家大族的关系,但这些士族也只愿意支持孙权做一个割据一方的统治者。
另外江东大族都有自己的军队,外人很难染指。要他们保卫家园,挫败入侵者,积极性是很高的,所以东吴的防御战争战绩相当亮眼;至于赔上家底,为你火中取栗去争夺天下,他们是没兴致的。
换句话说,周瑜鲁肃做都督的时代,淮泗军人对支持孙权进取天下这件事,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吕蒙开始,东吴的进取心就衰减了,等江东士族成为孙吴政权的主体后,就力不足心更不足了。
四后方不稳:孙权虽然割据江东,但他也有一个腹心之患,那就是盘踞在江南腹地的山越部族,孙权虽然多次派兵征剿,却难有成效。陈寿的《三国志》中就记载:“山越好为叛乱,难安易动,是以孙权不遑外御,卑辞魏氏”。所以每逢战局不利时曹魏就会派人利诱山越在孙权背后造反,逼迫孙权退兵,赤壁之战,江陵之战后孙权未能乘胜追击都与山越作乱有关。
正因为有这四个难以改变的劣势因素存在,所以孙权虽也发动了北伐的军事行动,但结果却只能是铩羽而归,望而兴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