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姜维与邓艾是仇敌,也是惺惺相惜的知己,他 [复制链接]

1#
我们大多数人看《三国演义》都喜欢看诸葛亮死之前的那部分,因为那部分无论是武力还是智力描写的都十分扣人心弦,无论是“三英战吕布”,还是“赤壁之战”都能让我们感受到战场的魅力。诸葛亮剧照但是诸葛亮死以后的部分就很少有人愿意看了,因为很少有武力的对决,也少有智力的碰撞,大多都是比拼国力,这样一来就缺少了很多的可读性。同样《三国演义》后期人物性格刻画的也不是特别鲜明,大多数都是一笔带过,所以这本书后期的人物都无法让人深刻的记得。其实在真实的三国历史上,蜀国和魏国后期还真有两位文武双全的将领,只不过是没有被深刻的写进《三国演义》中。这两个人就是蜀国的姜维和魏国的邓艾,姜维与邓艾分别是两国的灵魂人物,同样也是三国后期大型军事战争的指挥者与参与者。姜维剧照姜维与邓艾注定了是冤家对头,这二位一位是蜀汉的军事负责人,一位则是魏国军队的统帅者,蜀汉与魏国是水火难容的,所以这二位自然也就是水火难容,势必要分个高低胜负的。最终算是邓艾棋高一招,带兵直接偷袭蜀汉国都,生擒刘禅,断了姜维的后路。姜维输给邓艾,难道是姜维的能力与智力不如邓艾吗?其实不是这样的,论能力与智力这二位堪称是棋逢对手、将遇良才,姜维输就是输在了蜀国的军事实力实在是太差了,而且蜀国的兵力照魏国也差着一大截,如果两国的军事实力相当,士兵数量也大致相等,那么鹿死谁手还是不得而知的。邓艾剧照姜维与邓艾既是一辈子的对头,同样也是天生的知己,他们二位像极了当初的诸葛亮与周瑜,诸葛亮与周瑜同样都想把对方置于死地,但是又都欣赏对方的才华,他们是生死仇敌也是知己,就像当初诸葛亮给周瑜送行时说的话:“周郎一死,我少了一个大敌,但同时也失去了一个知己。”诸葛亮与周瑜能成为知己是因为这两人身上有相似之处,比如这二位都是才高八斗、精通音律,带兵打仗更是算无遗策,就因为这些他们二人才成了一生的知己。那姜维与邓艾能成为知己是因为什么呢?其实那也是因为他们二人身上也有相同之处,正是因为这些相同之处他们二人才成为了知己。姜维剧照他们二人第一个相同点就是都极其擅长统军,姜维原本是魏国的将军,诸葛亮北伐是姜维驻守天水,姜维曾凭借天水城内的人马击败过赵云,赵云乃是常胜将军,姜维可以击败赵云,可见姜维的过人之处。赵云攻打天水失败后,诸葛亮亲自带兵去打天水,但他见姜维英姿勃发、精通兵法、武艺超群,于是起了爱才之心,最终诸葛亮用“反间计”收服了姜维,从此姜维拜诸葛亮为师,向他学习兵法战策。姜维也算是学到了诸葛亮的精髓,诸葛亮死后姜维开始逐渐的掌握蜀国的权力,费祎死后姜维掌握了军权,于是他带蜀国兵马北伐中原,虽然总体来说姜维北伐失败了,他是他在对魏国作战的过程中大胜两次,小胜三次,要知道当初诸葛亮北伐达成的效果还不如姜维。邓艾剧照姜维的统兵能力强,邓艾也不比姜维差,甚至于他还强于姜维。邓艾本身就是魏国名将,在日前多次对蜀的战争中立下大功。司马昭派兵伐魏时,首当其中选择了邓艾为前军统帅。邓艾也没有辜负司马昭的期望,他带兵奇袭蜀国生擒刘禅,刘禅一被生擒,那整个蜀国也底灭亡了。统帅能力是邓艾与姜维最为相似的一点,他们还有一个相同点那就是二人都不擅长玩弄政治。我们都知道政治与军事是分不开的,只有政治手腕儿强大了,才有机会去展现超强的军事能力,如果政治手腕儿不够即使是展现了军事能力也是惹祸上身。姜维剧照姜维并不是在诸葛亮死后就直接掌握蜀国军权的,诸葛亮死后掌控蜀国军政大权的人是费祎和蒋婉,姜维那时掌握的人马不过就是屈屈几千人,而姜维每次提议北伐都被反对,所以姜维一直郁郁不得志。等到费祎死后,姜维才逐渐拿到了蜀国的军权,姜维以为这时的他终于可以放开手脚大干一场了,但是没想到又有一个宦官黄皓掣肘于姜维,每次姜维要北伐他都劝刘禅不同意,有时即使刘禅同意了,他也会从中作梗给姜维北伐制造麻烦。姜维数次北伐不成功,除了蜀国军事实力跟他不善于玩弄政治也有很大关系。司马昭剧照姜维不懂政治不过是使自己北伐没有成功,没有完成诸葛亮对他的嘱托,而邓艾不懂政治可就惨了,他因为不懂政治将自己的小命都丢掉了。邓艾有很强的军事能力,但是也比较爱得罪人,所以在魏国他的地位并不是很高。当司马昭计划伐蜀时,想让邓艾挂帅,可是邓艾一直推脱不肯,最后还是司马昭强行命令他挂帅,他才同意去出征蜀国。邓艾因为出奇兵灭了蜀国,拿了个头功,这一功劳引来了钟会的嫉妒,钟会告诉司马炎邓艾想要谋反,司马昭听到这话便将邓艾关进大牢,最后邓艾被处死了。其实小编认为姜维与邓艾都是三国后期真正的人才,他们的军事能力已经不亚于诸葛亮、周瑜等人。可惜二人因为不懂得政治都没有在军事上取得很大的建树,甚至邓艾还因此丢了性命。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