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白癜风北京最好的医院是哪里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我计不成,乃天命也。”《三国演义》最后一集之中看着自己处心积虑的计谋最后居然还不能恢复蜀汉的根基,姜维绝望了,最终为了报答蜀汉,他只有选择了自尽,至此蜀汉最后一员大将姜维战死,蜀汉再无复国可能。
“汉大将军,起于韩信,终于伯约”,随着姜维的死去,汉朝的将江山也分崩离析了。
的确,提及姜维的时候很多人对其印象不好,说什么姜维有穷兵黩武之嫌疑,若非姜维蜀汉不会垮的这么快等等此类的话。但是换一种角度来说,如果姜维不北伐,那么蜀汉就会陷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情况当中,为什么蜀中地区只有刘邦能够成功呢?因为这一块地方地理位置太好了,生活在蜀汉的人在这之后无不为蜀汉的富庶所着迷,在这之后渐渐失去了斗志,宋朝时期花蕊夫人就曾经这样评价后蜀士兵:“十万大军齐卸甲,竟无一个是男儿。”
可见蜀中地区也正是因为太过安逸让统治者的斗志非常消沉。
不过姜维本身却是魏人,当年诸葛亮北伐之时路过天水,在这里收服了姜维,在这之后姜维便在这之后成为了蜀汉硕果仅存的名将,在诸葛亮、王平等大将相继离世之后,姜维一人扛起来蜀汉的半壁江山,可见姜维是有多难了。
那么姜维既然当年是魏国人,为何在这之后长达三十年一直为蜀汉效忠呢?
士为知己者死
在中国古代有句老话叫做“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而姜维的情况用这句话实在是太合适不过了。
其实以姜维的才华在乱世之中本可以混的也是风生水起,可是姜维不幸的是他活在了那个世家门阀遍地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那个时代像姜维这样无权无势的人是根本无法崛起的,比如邓艾他堪称三国后期第一名将。
可是有谁知道邓艾早年有多苦逼呢?由于出身地低微,他在很长时间里一直得不到重用,直到在步入中年的时候遇到了司马懿才得以改变命运,所以邓艾对于曹魏没有任何归属感,他效忠对象一直是司马家。
而姜维的情况也和邓艾差不多,他本身也因为出身低微在当时的曹魏的官职并不高,甚至天水太守对他也非常轻视。
更主要的是,姜维所处的雍凉地区在当时一直被曹魏视为“蛮荒之地”,当年雍凉当地的韩遂马超等人就起兵割据雍凉,因此就对这里非常猜忌。
也正是因为这样,姜维在魏国朝堂一直得不到待见,在没有遇见诸葛亮之前,他的兵法韬略已经很厉害了,可是他当时仅仅只是天水太守门下的一个小将,可见姜维在魏国多么憋屈。
而诸葛亮则不同,当时两人虽然立场不同,可是诸葛亮对于姜维的才华非常欣赏,甚至第一次交手就已经认定了他是自己的接班人,在收服姜维之后更是将自己所学倾囊相授。
古语有云,“士为知己者死”,对于姜维来说,诸葛亮的恩情是他无法偿还的,而诸葛亮一生最大的心愿就是北伐,这也是为何姜维屡次要北伐的原因。
蜀汉对于姜维也很重视
挖掘姜维才能的人是诸葛亮,可是真正重用姜维的人却是刘禅。姜维刚加入蜀汉那会,由于战功还不高,外加上他一个外来户假设一来就身居高位必然会引起其他大臣的不满,因此在蜀汉前期,姜维应该算是蜀汉的高层将领。
随着刘备时期中青代将领王平等人相继逝去,此时蜀汉能够依靠的大将寥寥无几,这个时候提拔姜维的人却是刘禅。
甚至姜维屡次北伐穷兵黩武,朝中的反对声音一片,可是刘禅一直将反对姜维的声音压了下去。
而且我们看到,姜维北伐虽然出兵很多,可是战绩很少,甚至有一次更是大败而归,按照汉朝法律姜维早就该斩了,最不济也是解除兵权。
可是事实上,我们可以看到姜维十一次北伐期间,他一直牢牢掌握着兵权,刘禅从未对他有所猜忌,足可以证明刘禅其实也很信任姜维。
诸葛亮的提携和刘禅的信任是支持姜维北伐的动力,也正是因此姜维不遗余力的为蜀汉奋斗了最后一滴血,最终甚至付出了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