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鸿清教授潜心抄写的国学经典书法系列丛书,古朴的装祯、精心的编排、精美的印刷令人赏心悦目;每每捧起,手不释卷。由衷誉之为“多功能宝典”。完全可籍此识字、读帖、诵经、修定……真可谓物美价廉,绝无仅有!在百遍诵读之后,我更加坚信这套吴教授这套国学经典书法系列丛书不仅仅是“多功能宝典”,而且是“稀世多功能宝典”。在这个时代,能有吴教授这样兼具书法功底和文字功夫的人不多了,即或具有这样的功底和功夫,能发心完成这样一件“枯燥无味”工程的人就几乎是绝无仅有了。因为吴教授之“稀有”,这套宝典自然也就“稀世”了。
记得去年4月30日吴教授书法国学经典上架流通前,我曾写过下面这段话:
这几年托伏羲教育之福,行走在全国各地,也因此经常被一些热心人士请去参观当地弘扬传统文化的学校或者幼儿园。我不懂教育,却赞成吴教授“食品第一”的观点,因为真正合格的老师已经很难找了。所以通常只是去看他们给孩子们喂什么“奶粉”,也就是学什么样的教材。
不看不知道,看了吓一跳:祖先留给我们后世子孙的“母乳”,完全被包装成了花里胡哨价格昂贵的“垃圾食品”,有的再被老师们嚼得稀八烂后吐出来喂给这些天真无邪的孩子们!表面看用的都是古代经典,可一旦从繁体变成简体,从竖排改为横排,再注上拼音,标上句读,加上注解,配上图片颜色,甚至还带上动画和音乐……整个就面目全非了!孩子们读这样的所谓经典,怎能进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修学之门?
这些是市面上常见的国学教材
至此方才醒悟:吴教授为什么要闭门谢客,潜心完成看似简单、实则非凡的国学经典系列抄写工作。抄完之后,再加上古朴的装祯、精心的编排、精美的印刷,令人赏心悦目,每每捧起,手不释卷。由衷誉之为“多功能宝典”。完全可籍此识字、读帖、诵经、修定……真可谓物美价廉,绝无仅有!诚心与大家共享之。
酷暑时节潜心抄经典的吴教授
那时候,我手头只有刚出的《大学》、《中庸》,并未每天诵读,体会并不深刻。从5月份开始,就坚持每天诵读,而且采用吟诵方式,如今能在80分钟之内,将《孝经》、《大学》、《中庸》、《论语》、《学记》、《素书》这六部经典一气呵成。这便是我的每日晨课,从不间断,乐此不疲,算来也已经超过遍了。于是有了些初浅心得,特分享出来,敬请大家批评指正。
第一,在百遍诵读之后,更加坚信这套国学经典系列丛书不仅仅是“多功能宝典”,而且是“稀世多功能宝典”。在这个时代,能有吴教授这样兼具书法功底和文字功夫的人不多了,即或具有这样的功底和功夫,能发心完成这样一件“枯燥无味”工程的人就几乎是绝无仅有了。因为吴教授之“稀有”,这套宝典自然也就“稀世”了。
第二,对这套书法经典的认识水平与使用程度,反映一个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程度。与西学不同,中华传统文化的修学无不强调“一门深入,长时熏修”。那些横排版简体字的所谓经典就不用说了,加上了句读、拼音、注解、图案、颜色、音乐……即使是竖排版繁体字,也严重违背了“一门深入”的修学之道。让读者同时面对“多门”,眼花缭乱,如何深入得了。也许只能永远做“门外汉”,还可能因此而乱了心性。
第三,是否使用、是否有效使用这套书法经典,也从某种程度上反映出各地伏羲班或伏羲学校是否老实听话、是否真正理解了伏羲教育的大道至简。吴教授如此呕心沥血手抄之、精雕细刻排版之、苦口婆心推介之,而不少伏羲教育践行者们却对真正的“母乳”视而不见,依然在给学生们喂着“阜阳奶粉”甚至是“三鹿奶粉”(那些“小狗叫小猫跳”的语文教材,连同这些花里胡哨的所谓国学经典,统统都与“母乳”无关)。喂错了“精神食品”,孩子怎能够健康成长?没有健康,何谈素质!
也有的地方,本来把整套书法经典都订购回来了,但翻开《大学》第一页,发现“明”、“静”、“定”各有两种写法,心里就开始嘀咕:会不会把孩子弄混了啊?还要自己去点句读、查字典正音,多麻烦啊!于是就束之高阁了。殊不知,某些字有两种甚至多种写法,这正是中国书法之妙,中国文化之妙:不拘泥、求变化、讲创新。况且文字也是相,“凡所有相,皆是虚妄”,采用不同的写法,正好破我们对文字相的执着,好去体会文字背后的真实意。况且,这种变化和创新并非随心所欲,在书法艺术方面应该都是有根有据的。不该创新不能创新的绝不可以随便发挥。而孩子一旦有了这种感受之后,再去接触各种书法家的作品,对其中的一字写就不会陌生了。
或许有人暂时还没能够完全领会到,但只要我们老实听话就行,相信吴教授这样做必有其道理。怀揣着这份信坚持去读,迟早会悟到其中之妙。我的这点感悟,也是读了几百遍后才有的。
第四,没有固定句读的经典,更适合个性化诵读。尤其像《论语》,通篇有无数“子曰”,如果按照标了句读的版本,“子曰”往往都在句首,这样有太多以“子曰”开头的雷同句子,容易混淆,很难达到熟读成诵。如果没有句读误导,我们完全可以将“子曰”故意放在句中,或者放在一口气末了作为“气口”处理,而“曰”字的发音刚好适合换气,且丝毫不影响诵读节奏。如此就将有句读的人为分割变成了没有句读的浑然一体,各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气息长短,随心所欲断句换气。如此诵读,一气呵成,酣畅淋漓,才是真正的“顺人性”!
第五,每天捧着书法经典或吟或诵,如吴师在旁;每天对着书法经典或临或描,如教授亲临。如此学而时习之,岂不是人人所向往的师承吴教授。尤其是教授现在基本不再四处授课,与大家见面的机会少了。与大家一样,我也因为成天在全国各地跑,极少机会面见教授,但因为有了这套经典相伴,教授就时时处处都在了。
伟大的汉字与西文不同是有智慧的,人手所书与电脑生成的文字不同是有能量的,伏羲娃伏羲家人与伏羲教育创始人是有感情的,读诵临摹吴教授用尽心血完成的这套“稀世宝典”,从中受益,言之不尽,谁坚持谁知道。
全国伏羲班使用吴教授书法经典部分图集
或许有人会纠结于与自己之前读过的版本有出入,尤其《大学》。我想说的是:首先,还是要坚信吴教授对版本肯定是斟酌过的,选择一定有其道理;其次,版本差异相对于书法经典诸多好处而言,几乎可以忽略。
时隔半年多,教授已经抄写并编辑完了《孝弟三千》、《学记》、《素书》、《大学》、《中庸》、《论语》、《易经》、《道德经》、《声律启蒙》。
吴教授已经抄好、近期将会印制面市的《易经》
今年,他老人家还要完成近六万字的《孟子》和《幼学琼林》。“想想都头疼”,春节前听教授这样说时我无语,只有莫名的感动。之后一直在想,我能做点什么呢?想来想去,只有老实听话真读:吟诵吴教授所有手抄经典至少遍以上,之后可以考虑制成音频,随书赠送,以供全国伏羲家人们参考。希望有更多的人加入,一起来读!
温馨提示:
吴教授国学经典书法系列丛书,在“伏羲教育网络流通处”有售,点击“阅读原文”即可进入微店选购。
团购请联系赵文杰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