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河南周连三先生医学资料五 [复制链接]

1#

《周连三在小青龙汤中用麻*干姜的经验》

医院唐祖宣许保华冀文鹏唐文生整理

《湖北中医杂志》年5期

小青龙汤出自《伤寒论》,为外解表寒,内散水饮之剂。方中麻*为发汗峻品;干姜为辛热之药。故有“麻*辛温专宜冬”“麻*用量不过钱”之说;干姜有温燥伤阴之弊,多畏其峻猛而以它药代之,实失仲景原意。

麻*有宣肺解表,平喘利水之功;干姜具回阳温中,温肺化饮之效,二药相伍,外解风寒,内散水饮;与细辛相伍,温化寒饮,通调水道;和桂枝合用,可上可下,通阳化气;同五味子、白芍同剂,酸甘化阴,其制辛燥。若弃之不用,殊为可惜;用量过小,则杯水车薪,药不胜病。周老师生前常用此方治疗哮喘,水饮等病,必重用麻*干姜,每收捷效,现举临床治验。

病例一:马xx,女,63岁,住河南省邓县城关公社前进街,年12月25日诊治。

患咳嗽气喘已十余年,每感寒即发,近二年来随着年龄的增长,气喘渐剧,今年入冬后即卧床不起,多次服药无效,近日饮食不下,气喘憋闷,乃邀周师诊治。

证见:面色苍白,唇指紫绀,心胸憋闷,喉中痰鸣,漉漉有声,咳逆喘促,张口抬肩,恶寒,体温38.5℃,舌苔白滑,脉滑。

证属寒水射肺,脾土不运,治宜:温肺化饮,温中健脾。观前医所处之方,乃小青龙汤,细审方中麻*改为苏叶;干姜易为生姜,畏其峻猛矣,周老师乃处原方:麻*、细辛各9克,干姜、五味子、桂枝、白芍、半夏各15克,甘草6克。家人观后问:“其方与前医之方药仅差二味,可否建功?”师答曰:“麻*能散在表之寒邪;干姜可温在里之水饮,今若弃之,焉能建功。”所处之方服三剂,表解寒除,气喘减轻,仍遵原方加减服用6剂而愈。

病例二:马xx,男,36岁,住河南省邓县城关公社谭庙村,于年元月12日诊治。

幼患哮喘,频繁发作,遇寒加重,入冬增剧,多方治医,时轻时重,近日因衣着不慎感受风寒,咳喘加重,求治于我院。

证见:恶寒无汗,发热头痛,面目虚浮,咳喘气急,不能平卧,入夜加剧,痰多稀白,饮食不下,口吐清水,舌苔白滑,脉弦紧,此属风寒束表,水饮射肺,治宜:解表温中,宣肺化饮。

方用:麻*、干姜各4.5克,甘草3克,桂枝、半夏、五味子各12克,细辛、白芍各9克。

服上方二剂,咳喘稍减,仍面目浮肿,余证同前,患者求愈心切,请求周老师诊治,师观所处之方谓:“麻*、干姜用量过小,药不胜病也,遂改麻*、干姜为15克,余药同前,三剂而愈。

体会:小青龙汤由麻*、干姜、桂枝、白芍、甘草、细辛、半夏、五味子八味药物组成,麻*干姜相伍,温肺化饮,化气利水,使水饮从下而出,细辛一味更有奥妙,协麻*发汗解表,宣肺平喘而利尿;助干姜内以温化水饮,外以辛散风寒,交通内外,开中有合,散中有敛,白芍甘草酸甘化阴,则无过汗伤津亡阳之忧,对外有表邪或无表邪,内有水饮,喘促咳逆,倚息不得卧,水寒射肺之证,若辨证确切,多收卓效。

肺为贮痰之器,脾为生痰之源,肺主肃降,脾主运化,脾土受邪,土不制水,寒水射肺,诸证乃作,盖麻*为宣肺解表峻药,干姜为温中散寒佳品,一入肺,一入脾,更有它药相助,外可宣散风寒,内可温化水饮,周老师生前对此二味药物体会尤为深刻,谆谆教诲:“麻*、干姜乃本方主药,温中解表,宣肺平喘,止咳化饮,靠二味建功,但需大剂运用,方可收效。”干姜虽燥而属无*之品,常食辛辣调味,有益无害,今属此药之治证焉有不用之理?”又谓:“麻*量小有解表发汗之力,量大则有宣肺平喘之功。”验于临床,实为经验之谈,我们曾治一气喘患者,麻*用9克,汗出而喘不愈,加至24克,喘热均愈。

若要提高疗效,尚需注意药物的煎服法,仲景论中谓:“先煎一两沸,去上沫,内诸药。”临床中麻*量大宜先煎,量小则宜后下为宜。

(敬告:整理文章仅供学习参考,权责归原作者所有!文章中涉及的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王克时据原始公开资料誊录。年6月19日)

山杏熟了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