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姜维比诸葛亮强的地方在哪里千古名将英雄 [复制链接]

1#

又一孔明——诸葛武侯的优秀接班人姜维(2)

主笔:我方团队作者刘炜

诸葛亮最终践行了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誓言,于建兴十二年秋八月在北伐前线渭水之滨的五丈原病逝,这一年,他的学生姜维三十三岁。

建兴十三年(公元年)夏四月,在武侯去世八个月后,蒋琬出任大将*一职,正式执掌蜀汉*权。延熙元年(公元年)冬十一月,其又正式出屯汉中,开始筹划北伐事宜。蒋琬认为武侯北伐失利的根本原因就是秦岭山脉道险运艰、后勤不继,于是不再谋求大举出兵五丈原,而是将主攻方向改为陇右,姜维亦认为可以凭借自己对西部少数民族风俗的熟悉,诱诸羌、胡以为羽翼,将陇山以西的魏境断而可有(姜维是陇西天水人)。所以蒋琬掌*时代,姜维多次率偏师向西深入陇右边远地区联络羌、胡等少数民族,进行试探性作战。姜维偏师西入几次,史无明载,只知道始于延熙二年(公元年)春三月蒋琬晋升大司马之后,终于延熙四年(公元年)冬十月蒋琬、费祎、姜维三人的汉中*事会议,这几年中,姜维最大的战果是“偏*入羌,郭淮破走”,此时的郭淮与蜀*交手已经三十多年,属曹魏四世宿将。姜维因击破郭淮的功勋,在汉中*事会议后被蒋琬上疏举荐为凉州刺史,最终于蜀汉延熙六年(公元年)晋升为镇西大将*,并正式授予凉州刺史一职。

图:姜维故里,今甘肃天水,李广的故乡

观蜀汉一朝,此前担任过凉州刺史的马超、魏延,无不是声望显赫、战功卓著的重将。武侯北伐时期,魏延于建兴八年(公元年)西入陇右羌人聚集地并与郭淮交手,同样因大破郭淮而晋升为征西大将*,而此次从姜维的加官进爵也可看出蜀汉朝廷对其*事能力的认同。

图:今甘肃天水市甘谷县姜维雕塑

延熙五年(公元年)春正月,在汉中*事会议刚刚结束后,姜维暂停西入,其督偏*自汉中还屯涪县(今四川绵阳)进行整编,第二年冬十月,蒋琬也返回涪县,并将大将*的职位让与费祎,费祎从蒋琬手中接过接力棒,蜀汉开始了费祎掌*时代。

延熙七年(公元年)春,曹魏大将*曹爽趁蜀汉*权交接、前线汉中空虚之际,以郭淮为先锋,集结*队十余万人来犯,史称“兴势之战”。面对来势汹汹的魏*,汉中太守王平据险而守,当时从后方赶至的增援部队主要有两支,即《王平传》中提到的“涪诸*及大将*费祎自成都相继而至”,可以推定,涪县诸*的统帅为姜维无疑,其先行奔赴汉中增援王平,协同参与防御作战,随后从成都赶至的费祎又切断魏*归路,此役伐蜀魏*遭到惨败,“(曹)爽争险苦战,仅乃得过。所发牛马运转者,死失略尽……关右悉虚耗矣”。

曹爽伐蜀,征发了大量羌、胡从事劳役,令羌、胡怨恨不已。延熙九年(公元年),今甘肃、青海省境内的曹魏凉州地区爆发大规模的羌、胡叛乱,姜维趁郭淮平乱之际进攻魏讨蜀护*夏侯霸,后于延熙十年(公元年)又出陇西(郡治襄武,今甘肃陇西县西南)、南安(郡治豲道,今甘肃陇西县东南)与凉州金城(郡治榆中,今甘肃榆中县甘草店镇)三郡交界,驰援起事失败的胡人,“与魏大将*郭淮、夏侯霸等战於洮西。胡王治无戴等举部落降,维将还安处之”,这次救援在《华阳国志刘后主志》中也被提及,其云:

“十年,卫将*姜维出陇西,与魏将郭淮、夏侯霸战,克之。凉州胡王白虎文、治无戴等率众降,卫将*维徙之繁县。”

应该说,姜维的这次战果十分不易,他从蜀地出发,率偏*转战往返近千里,最终远抵魏境凉州金城边界,几乎相当于抵达至今日兰州市下辖的榆中县附近,在那里击败郭淮、夏侯霸二人,并成功将归降的胡王白虎文、治无戴救回蜀地安置,这也再次印证了他具备着优秀的*事能力。

图:今甘肃天水市甘谷县姜维纪念馆

当然,与魏*交手并非一帆风顺,姜维于延熙十二年(公元年)秋出师陇右雍州不利,屯驻麴山(今甘肃武山西南)的牙门将句安、李韶被郭淮围困,二将孤立无援,最后被迫降魏。但总的来说,在蒋琬、费祎掌*时代,姜维在不少于六次的西入中两败曹魏宿将郭淮,救回叛魏的胡王白虎文、治无戴,又在防御战中随费祎再败郭淮、重创曹爽,虽然在历次战事中率领的均为偏师,但依旧打出了一定的战果。

此外,偏*西入还有一个不易为后人察觉的效果,截止至最后一次西入攻打西平郡(郡治西都,今青海省会西宁市)的延熙十三年(公元年),姜维已经成功的与陇右羌、胡等少数民族建立了良好的关系,此举令蜀汉受益颇大。《三国志》作者陈寿另著《益都耆旧传》一书,其中提到姜维有一位名叫王嗣的部下,王嗣深得羌、胡人心,每次北伐时羌、胡“出马牛羊毡毦及义谷裨*粮,国赖其资”,故日后姜维几次大举北伐时都选在夏季出兵,至秋季时可以利用魏境中少数民族的粮食物资进行补给,相较于选在春秋出兵、需要长时间筹备粮草的武侯北伐,这是师生二人最显著的一个区别,也是学生比老师高明的地方。

如果我们仔细研读史料便不难猜出,其实姜维并不满意这些年的战果,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费祎不支持北伐。原本汉中*事会议后就定下的“姜维出击,蒋琬为援”攻取陇右战略,因为费祎每次调拨的士兵不超过万人,缩水为继续延续蒋琬时代的偏*袭扰战,更导致姜维这几年的战果缩水。费大将*反对北伐的理由永远只有一个:

“吾等不如丞相亦已远矣;丞相犹不能定中夏,况吾等乎!且不如保国治民,敬守社稷,如其功业,以俟能者,无以为希冀徼倖而决成败於一举。若不如志,悔之无及。”——《姜维传》裴注引《汉晋春秋》

设身处地的想下,对于这种过于保守的论调,姜维始终难以认同。当年丞相临薨前留下遗令,要求将自己葬于汉中定*山上,其用意无外乎告诫后来者王业不可偏安,勿忘北伐中原。而姜维正是深得丞相栽培、继承丞相遗志的人,为何还要希冀于后辈人中再出现能者。不去北伐,又怎知不能取得胜利呢?这些年所做的,不就是屡次联合羌、胡消耗陇右魏*的有生力量进而蚕食陇右吗?胡王治无戴、白虎文与羌人联合起事时,单单羌人的规模就已过万人,郭淮耗时两年才分别予以平定,如果前去接应的不是数千偏师,而是数万大*,那么绝不会仅仅只救回治无戴残部,双方联手重创郭淮甚至都有可能;如果统率数万大*,又怎会眼睁睁看着句安等人陷入敌手而无力救援呢?不过,再怎么假设也没有意义,姜维虽然已从蒋琬时的镇西大将*晋升为卫将*,但他依然是费祎的下属,费大将*才是武侯指定的*治继承人,这几年的时间只能是蹉跎过去。偏*西入,单从*事成败上来说可圈可点,但对姜维本人来说,因为兵力不足,便显得有些聊胜于无了。

闲乐生评:姜维比诸葛亮强的地方,作者刘炜已经讲的很清楚了。其实蜀汉对于凉州一直是志在必得的,从历史上看,周起陇东,秦兴陇右,最终拥有天下;高祖据巴蜀、汉中,出秦川,平陇西,按秦旧迹而君临万方;西汉末年,区区隗嚣也得以借“天水完富,士马最强”而割据称霸;总之在战略上,欲得关中,不可不先得陇凉。所以早在荆州时期,刘备就曾向东吴讨债团表示“须得凉州,当以荆州相与。”而马超一个光杆司令也能位列五虎大将,也正得益于其浓厚的羌胡背景。可惜马超英年早逝,并没有来得及在蜀汉北伐中起到作用。而就在这时候,姜维出现了,姜姓是天水羌人的大姓,姜家属于陇西名门,世代为官,深得羌胡的信任,而姜维又精通郑氏经学,敏于*事,比马超更加全才。有些事,马超能做到,诸葛亮不一定做得到;或者诸葛亮能做到,马超不一定能做到,但这些姜维统统都有可能做到。所以诸葛亮才称姜维为“凉州上士”,极力培养重用,而继诸葛亮之后,执*的蒋琬也极力表奏姜维为凉州刺史,并表示:“若维征行,衔持河右,臣当帅*为维镇继。”甘为姜维后盾,助他北伐夺取凉州。不过可惜的是蒋琬没多久就病故了,著名的保守派费祎上台。费祎这个人不能说他没能力,但为人实在圆滑世故两面三刀,姜维碰上这种人,也真是到了八辈子霉了。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