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突如其来的疫情,让爽爽的筑城按下了“暂停”键。在疫情防控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冲锋在一线的医务人员、人民警察走在前列,令人动容。
同样,贵阳公交,作为保障基本民生、基本运转的特殊行业,在*建引领下,共产*员,先进模范,也走在前列、做表率,与所有坚守在一线的抗疫工作者一起,“疫”不容辞,站在不为人知的幕后,亦是同心战疫的英雄。
“窝”在办公室的他
静态管控下的贵阳,喧闹不在,车辆稀少,空寂的街道上,归家心切的行人脚步匆匆,贵阳公交金阳分公司副经理姜迪就是这脚步匆匆的其中一位,只是,他不是回家,而是选择“窝”在办公室。
公交人姜迪在办公室坚守办公
接听各种电话指示,及时做各种防疫期间的生产、调配和人员安排。为了省去家与单位往返的时间,更为了减少异地辗转有可能给同事、家人带来的“安全风险”,从9月1日凌晨,公交开始承接相关人员转运开始至今,姜迪便吃住在办公室。
“窝”在电脑桌前的他
贵阳公交金阳分公司综合办主任李超从接到统计上报公交承运任务开始,就坐在了家里的电脑桌前。
疫情排查,上传下达,数据汇总,信息传递,审核报送,职工就餐保障……事无巨细,一件件一桩桩在他的手指下、键盘中,转达反馈中完成。
媳妇送上的饭菜热了凉,凉了又热,“急性子”又好脾气的李超只能抱歉地给予微笑。
24小时待命坚守车队的他
杨杨,金阳一车队的管理员。为保障公交运营有序运转,也为第一时间及时处置车队事项,在疫情伊始的当天,他就选择了“窝”在办公室。
管理员杨杨给驾驶员测量体温
清晨,他为首班车驾驶员测体温、帮保洁员和驾驶员给车辆消*通风;叮嘱驾驶员做好防护措施;驾驶员出车后,他就拿起消*工具,对场站,办公室进行全面消杀。
中午,为就餐点仍然行驶在外的驾驶员师傅打好餐食,把凉了的饭菜用微波炉加热。他说,看着师傅们能吃到一口热乎饭,我觉得很心安。
晚上,他拿床被“席卷”在办公室沙发上,24小时待命,随时带队出发,接受突发、临时的安排任务。
“90后”的抗疫先锋
“90后”驾驶员李*凯,郑发奎是疫情防控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主动请缨的应急队队员。
“90后”的郑发奎每天检查车辆
平常就随身携带消*用具,随时给车辆进行消*作业,适时检查车辆状况,确保所有车辆状态良好,随时出发。
“哪里需要哪里有我,场站就是我的家”……就是这样一群90后公交人,用这样平凡中的不平凡方式,在疫情当下,用行动诠释着公交人的责任,以力行彰显着公交人的担当。
“我是小区志愿者”
退伍不褪色的老兵、共产*员申旋,是三车队观1路驾驶员。在观山湖区实行临时静态管理后,主动参加社区“五天三检”志愿服务工作。
在守望相助,共克时艰,筑牢疫情防控的这些时日里,他手持话筒喇叭,“全副武装”地伫立或行走在小区核酸检测点,在周而复始的“招呼”声中,科学、有序、安全、有效地“指挥”着居民一米间隔等候。
他以一名共产*员的名义和公交人的身份,参与了本次志愿活动,他与所有的志愿者,与社区、医务工作者、警察一起,服务于市民群众,守护着我们的家园,我们的家乡。
唐韬亮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田儒森
编辑赵飞羽
二审韦一茜
三审闵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