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姜维九伐中原无功而返,为何蜀国灭亡的 [复制链接]

1#

姜维所谓的“九伐中原”雷声大雨点小,取得胜利多是局部的胜利,并没有改变局势的战役,对改变蜀国的命运作用不大,具体原因如下。

蜀国大将*姜维蜀*出征

其一,诸葛亮去世后,继任者先后是蒋琬和费祎,姜维只是个统兵的将*,他没有决定北伐的权力。在继承诸葛亮的遗志、继续北伐方面,蒋琬在位时还有些动作,费祎掌管**大权后,对北伐并不积极,采取的是积极防御、韬光养晦的*策。姜维每次请战北伐,费祎拨给他的兵力也就万人左右。这点兵力能干什么,打不了大的战役,攻城略地也困难,只能袭扰魏国,得胜了就撤回来。

其二,在费祎死后,姜维等来了机会。费祎不是自然死亡,而是被魏国降将刺死的,这里面姜维是有嫌疑的。反正费祎死后,姜维执掌了兵权,对北伐有了话语权。但他的权力与蒋琬和费祎相比,有很大的不同,蒋琬和费祎都是**一肩挑,有开府执*的权力,与诸葛亮差不多。到姜维这里,他只管*事,管*务的丞相类官员另有其人,姜维的权威打了折扣。

其三,姜维独当一面,兴兵北伐时,蜀国的国力已难以支撑。彼时的蜀国长期偏安在巴蜀,荆州来的精兵良将早已凋零殆尽,到了“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地步。对比之下,魏国占据中原,幅员广大、人口众多、人才辈出,一次动员几十万兵力不在话下。就是与江南的吴国相比,蜀国也处在弱势。战争比拼的是国家实力,最弱的蜀国向最强大的魏国进攻,根本撼不动啊。

蜀*将领蜀*得胜

其四,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诸葛亮没有做到,姜维更不可能。所以姜维的北伐虽然取得一些局部的胜利,并没有实质性的进展。魏国仅动用了西部的兵力,用郭淮、邓艾等大将就挡住了姜维,甚至打败了姜维。姜维的北伐不但没有胜利,还穷兵黩武,严重地损耗了蜀国本来就很弱的国力和兵力,后来防御本土的兵力都不够了。

魏将邓艾蜀*败走

其五,一个国家的灭亡,除了外部不可抗拒的因素,内部动乱出问题更是关键。蜀国后期,后主刘禅崇信宦官*皓,一旦宦官得道升天,国家都好不到哪去,东汉末年就如此。如果那时蜀国有诸葛亮那样的丞相,*皓起不了势。可惜执*的董厥、诸葛瞻即诸葛亮的儿子限制不了*皓,宦官当道,百官趋附,蜀国朝堂昏暗。姜维更杀不了*皓,一个阎姓将*要走*皓的门路取代他,姜维无奈带兵去屯田避祸了。

姜维请求刘禅处置*皓姜维屯田避祸

姜维消停了,蜀国江河日下,百姓生活困顿,面有菜色。魏国看到了灭蜀的机会,派钟会和邓艾统兵出征。蜀国这边,*皓蛊惑后主刘禅,报喜不报忧,耽误了大事。姜维领兵占据险要地带,挡住了钟会的大*。可邓艾走险路奔袭蜀都成都,诸葛瞻领兵出战,兵败绵竹战死。邓艾进*成都,蜀后主刘禅开门投降,并命令姜维投降。到此时,姜维无力回天,与钟会合谋起事失败被杀。蜀国的灭亡是大势所趋,绝非姜维能够改变的。

刘禅向邓艾投降姜维事败被杀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