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因为诸葛亮蜀汉忠臣多多 [复制链接]

1#

因为诸葛亮!蜀汉忠臣多多

三国后期,三国各自内忧外患纷繁不断。东吴,权臣诸葛恪、孙峻、孙綝先后被吴主孙亮、孙休与重要大臣合谋诛杀;曹魏,司马师废曹芳,司马昭弑曹髦;蜀汉,费祎被刺客刺杀,后主刘禅宠信宦官*皓,民多饥色,姜维九伐中原而不克,退而屯田避祸。同时,三国之间的相互攻伐不断。可见,魏蜀吴三国都面临着内忧外患,但相比之下矮子里拔矬子,蜀汉刘禅与大臣的冲突激励程度最低,还没有出现君臣诛杀、弑杀的情况。

蜀汉朝臣中的“皆良实,志虑忠纯”之士非常多,如邓芝,费祎,姜维等等。

邓芝性格正直、简单,为将二十多年,赏罚明断,体恤士卒。身上的衣食取自官府,从未经营过私产,妻儿甚至还有忍饥挨饿之时,死时家中也没有多余财物。

费祎性格谦恭真诚,颇为廉洁,家无余财,为蜀汉的发展尽心竭力。

姜维甚敏于*事,既有胆义,深解兵意,在诸葛丞相死后继续北伐事业,终以身殉国。姜维乐学不倦,清素节约,宅舍弊薄,资财无余,侧室无妾媵之亵,后庭无声乐之娱。衣服取供,舆马取备,饮食节制,自一时之仪表也。

这些优秀的蜀汉高官同有一个学习好榜样——诸葛丞相。诸葛亮以其忠臣、智慧、勤俭、严谨、良实给他的后继者开了个好头,做出了示范。我们完全可以说:因为诸葛亮!蜀汉忠臣多多

也可以说,因为曹操擅权曹丕称帝,给后来的权臣们野心家们打开了潘多拉魔盒,把“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发挥到极致,一有功业就捉摸着上位,直接造成三国两晋南北朝长久的天下大乱局。

问题是:为什么蜀汉相对来说重臣这么多,却最终三分归晋,而不是蜀汉一统天下呢?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