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姜是我们日常所用的一种调味品,它不仅能增加口感促进食欲,还有非常实用的药效,比如预防感冒头痛、口腔溃疡、牙周炎、咽喉肿痛、龋齿、偏头痛、神经衰弱等等。姜作为一种药食两用品,可谓是用途广泛,难怪有人将它比作人参,甚至有“早上吃姜,胜过吃参汤”的说法。然而,古人针对食用姜的时间也给出了警示,即“一年之内,秋不食姜;一日之内,夜不食姜”,甚至还有“晚上吃姜,等于吃砒霜”的说法。
为什么姜在一天之内会有如此悬殊的正反两面性?这种说法是否科学?
姜的养生价值
从营养学的角度来看,每百克生姜含有丰富的B族维生素和多种矿物元素,如铁、钾、锌等,而姜中的姜辣素不仅含有降低胆汁中的黏蛋白含量,增强消化、平衡胆汁各成分、预防结石,还是一种强抗氧化剂,能帮助人体清除自由基、老年斑,达到抗衰老的作用。
从中医学的角度来看,姜性温而辛辣,其最主要的作用就是回阳散寒。虽然像辣椒、大蒜等也属于辛辣食物,但唯有姜的辣可以起到驱寒的效用,因为姜辣入的是脾经,而脾主四肢肌肉,姜辣可在很短的时间内激活脾脏功能,让体内寒气顺着毛孔往外发散,同时还能缓解体寒导致的血液循环凝滞造成的肌肉僵硬。
此外,中医的阴阳学说认为,一天中的午夜至正午,正是阳气由弱到强的时候,而早上吃姜可以帮助人体顺应自然的规律而生发阳气,这也是“早上吃姜,胜吃参汤”的由来。中医认为阳气代表着人生命力的强弱,更是男人“魅力”的体现,所以又有“男人不可一日无姜”之说。
我们也总能在古书中找到古人食姜而长寿的文献。比如《论语》记载孔子“不撤姜食”,意思是孔老夫子每顿饭都要吃姜;而苏轼也曾在《健身歌》道出了他的养生秘诀:“一斤生姜半斤枣...红颜永不老”!
“晚上吃姜等于吃砒霜”的说法有科学依据吗?
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说,姜辣素是一种活性成分,对心脏和血管有一定的刺激作用,会使心跳加速、血液循环加快、神经兴奋等,这种刺激显然不利于晚上的睡眠,如果有心血管方面疾病的人来说更是要慎食。
从中医阴阳学角度来看,晚上阴盛而阳衰,吃姜违背了身体自然调节和机体自我修复的规律,影响阳气的收敛。中医养生讲究“应时而养”,即根据每个季节的特点采取不同的养生方法,比如夏天体内会积累燥热,需要在秋天散发出来,如果在秋天吃姜,驱寒而不利散热,导致燥气伤肺,使人体缺水,出现咳嗽、咽喉肿痛的现象,如果燥热得不到及时驱散,冬天很可能会引发上呼吸道感染。
以上或许正是“晚不吃姜”、“秋不食姜”说法的由来,但将其比作吃砒霜,显然不实,因为吃任何食物都跟人的寒热体质有关。对于总是感觉身体发冷的体寒人士,不论何时吃姜,多是有益的,特别是晚上,喝碗姜汤反而能温肺暖胃、散寒止咳、帮助睡眠。当然,姜不可食多,凡事过犹而不及。
吃姜勿去皮
关于人们夸大了吃姜的危害,或许是因为他们吃姜的方法不对。由于现代人怕农药会污染食物,总会将有皮食物去皮,吃姜亦然。殊不知,万事万物都讲究平衡,由于姜是热性的,而姜皮却属于凉性,带皮吃姜可以保持姜的药性平衡。此外,姜皮有利水祛湿的效果,带皮吃姜可以让姜的药效加成。
最后要说的是,姜根据采收的时间长短可分为姜母、老姜、粉姜和子姜,其辛辣和温热属性也由强至弱,本文所指的姜为生姜,其姜龄介于子姜与粉姜之间。理论上,食用各种姜都能缓解因体寒或脾胃不适引起的各种不适或疾病,但分量因人而异,而经常熬夜导致肝火、虚火旺的人要少吃,否则容易长暗疮、口干及眼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