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常识 » 诊断 » 风起陇西深度解析诸葛亮街亭之战斩了马谡,
TUhjnbcbe - 2024/6/24 18:11:00

在电视剧《风起陇西》的第一集中,诸葛亮就因为街亭的丢失斩了马谡。众所周知,马谡既是蜀汉的重要谋士,也是诸葛亮的衣钵传人。如果我们对应后面的历史就会发现,第一次北伐中原,诸葛亮最大的收获就是得了姜维。如果将来还要拍《风起陇西》续集,姜维就是最有分量的角色。

一、姜维投降的真相

在原著《风起陇西》中,陈恭是潜伏在天水太守府的主薄。此时的天水太守马遵,其实跟低调做事的陈恭并无太多交集。陇西地区的最高负责人郭淮则是发现了蜀谍白帝的踪迹,派侄子郭刚前来陇西调查“夜枭”案件。

在真实的历史上,天水太守的确是马遵。马遵的历史形象十分接近原著小说中的形象,刚愎自用,生性多疑,导致天水地区军备废弛,民心倾向蜀汉。

就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时候,作为天水的最高长官,马遵带着姜维到各县巡视稳定军心。走到一半的时候,发现蜀军推进速度很快,天水三郡的门阀纷纷开门迎接蜀军的到来。按照小说中的说法,这是司闻曹长第一任长官,马谡派大量蜀谍渗透的功劳。

马遵立马就慌了,他接到消息后发现,当时投降的大部分都是冀城人。这要是内外勾结,说不定就把自己咔嚓了。姜维作为冀城土著,身上自然就被贴上了反叛者的标签。

所以,马遵根本不敢回到冀城,瞒着姜维连夜带着心腹随从跑去了上邽城(今甘肃天水)。

姜维发现上级领导跑了,跟着追到上邽。马遵以为姜维不是追杀自己的,就是来当卧底的,死活不给他开城门。姜维无奈,只能返回冀城老家。冀城早就跟蜀汉串通一气了,肯定不会给常年给曹魏打工的姜维开门。

两边都不把姜维当成自己人,说明小姜确实是职场老实人。

万般无奈之下,姜维只能和其余的天水官员投降诸葛亮。

二、姜维的能力

鉴于《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大概率还参与过《水浒传》的创作,所以收姜维的过程就显得丰富曲折。诸葛亮先是派人生擒夏侯楙,又安排赵云跟姜维单挑。接着派魏延诈降冀县,知道姜维至孝,将其老母骗到。

接着派人散布留言,说姜维投降蜀汉,接着又派人假扮姜维夜袭上邽。马遵夜里看到姜维来袭,令人放箭袭击。姜维走投无路,投降诸葛亮。

正是在这一集中,诸葛亮得到姜维,神清气爽,骂死王朗。

按照电视剧的节奏,诸葛亮此时已经兵临渭水,直逼长安,老对手司马懿提前复出好几年。

按照真实的历史发展,诸葛亮还没有走出祁山。虽然第一次北伐的功亏一篑让诸葛亮遗憾不已,但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诸葛亮对于姜维的投靠,完全是意外之喜。

在他给心腹蒋琬、张裔的信中写到:“姜维忠勤时事,思虑精密,考其所有,永南、季常诸人不如也。其人,凉州上士也”。

当时年仅二十七岁的降将姜维,能得到诸葛亮如此高的评价是极为罕见的。“永南”是就是蜀中望族李邵,先前为丞相府中的高级佐官;“季常”就是号称“马氏五常,白眉最良”的马良。这二人都是蜀汉第二梯队中的杰出人物,诸葛亮将此时还默默无闻的姜维放在此二人之上足见他对姜维才华的认可。

于是,在姜维在入蜀后不久就被任命为“仓曹掾”,加奉义将军,封当阳亭侯。(关羽也只是汉寿亭候)他之所以能够在短时间内拜将封侯,就是诸葛亮看到他身上拥有巨大的潜力和非同一般的身世关系。

第一,姜维是凉州人士,长期与羌、胡人打交道,与雍凉地区有着天然的地缘联系。蜀汉在马超去世之后,急需另一位在雍凉地区有号召力的本土代表,姜维恰好能够填补这一方面的空白。而

第二,蜀汉自雍茂被杀后,就少有外州人士来投。诸葛亮对降将封侯拜将的举动也是为了彰显蜀汉政权优待外来人才的态度,类似于千金买马骨的示范宣传效果。

第三,诸葛亮确实感叹于姜维的才干,对姜维有所企盼。他在信中还写道

“姜伯约甚敏于军事,既有胆义,深解兵意。此人心存汉室,而才兼于人,毕教军事,当遣诣宫,现见主上”。

诸葛亮亲自带姜维去见“主上”,就是要把他当接班人培养。

三、姜维的成长

诸葛亮对姜维的培养,绝对不像对待马谡般拔苗助长。诸葛亮在街亭失败之后,自贬三级,手下精锐“虎歩兵”五千人就交给了姜维。

姜维的职位从建兴六年()年归降开始,职务不断上升。截止秋风五丈原之前,已经升至右监军辅汉将军之职,有统领全军的能力。

诸葛亮去世后,国内政治发生重大变动。原来“宫中府中俱为一体”的政治格局,被刘禅进行了拆分。鹰派蒋琬进入政治高层,跟鸽派费祎分庭抗礼。

姜维接替蒋琬出任司马一职,多次率领偏师进击曹魏。由于蜀汉处于丞相去世的过渡期,稳定国家形势才是第一要务。这一段时间的军事行动,基本以小规模袭扰为主。

到了延熙六年,蒋琬再次提出北伐计划,顺江东下,进攻魏兴、上庸的计划遭到群臣反对,因此只能启用先前的凉州方案。

蒋琬上书刘禅,建议“以凉州胡塞之要,进退有资,贼之所惜;且羌、胡乃心思汉如渴,又昔偏军入羌,郭淮破走,算其长短,以为事首,宜以姜维为凉州刺史”。

蒋琬的意图就是借用姜维在凉州地区的地缘关系,联手羌、胡兵力逐步蚕食凉州以加强国力。

从军事角度分析,夺取凉州可以打破蜀汉汉中战线所面临的包围圈,从而实现对曹魏关中地区的反包围:从地理位置上看,雍凉地区西高东低,一旦据有陇右,陇山以西地区再非曹魏所能掌握,之后居高临下,可以时刻对长安等关中腹地产生威胁:

从经济角度上来讲,拥有凉州地区就如同砍断曹魏陇右一臂,能极大程度丰富蜀汉政权前线的粮草储备,解决历次北伐运粮困难的问题。

最重要的是,该区域的兵源、战马质量都堪称全国顶尖水平。魏国的虎豹骑,失去战马来源,此消彼长蜀国可以中兴。

这个计划其实是以前诸葛亮陇右战略的延续,实际操作难度小,收益效果明显。于是蜀汉政权封姜维为镇西大将军,同时遥领凉州刺史,蒋琬将大本营移往涪城以接应。遗憾的是由于蒋琬的病情加重,该计划最终未能执行。延熙九年(年)蒋琬去世,随着费祎的上台,这个计划被暂时搁置。

三、姜维的机会

蒋琬去世后,费祎成了朝中的一把手。姜维也升至卫将军,与大将军费祎共录尚书事”,在入蜀二十年后,姜维终于挤进了蜀汉政权的核心领导层。可惜,费祎是坚决反对北伐政策的。

费祎的说法很经典:你师父诸葛亮都做不到的事情,我不认为咱们能做到。

(丞相犹不能定中夏,况吾等乎)

在早期诸葛亮的“隆中对”中,就有“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孙权”的战略决策。即使在受到费祎制约的情况下,姜维仍利用有限兵力不断向陇西进军。

费祎被刺杀后,姜维获得军权,开始九伐中原。

延熙十年(年),姜维出兵汶山平定了平康夷的叛乱,紧接着北上陇右。事实上,此时的蜀汉人才凋零,已经到了廖化当先锋的地步。

延熙十二年(年),曹魏内部发生巨变,为曹爽所排挤的司马懿趁其携魏帝曹芳出行拜谒高平陵之际突然发难,曹爽在司马懿等人的劝诱之下放弃抵抗,之后被司马懿捏造罪名杀害。之后司马懿借高平陵之变大肆打击曹氏宗室,曹魏政权内部产生巨大震动,此次事件波及甚广,曹魏名将夏侯霸因为担心被司马家所害,选择投奔蜀汉。

此时曹魏政权内部政治形势错综复杂,地方诸州长官、亲曹派人士都对司马家的作为感到不满。因此,这对蜀汉来说是一次极为难得的发兵良机。蜀汉方面虽然也确实趁此良机进兵雍州,但由于朝廷的处处掣肘,此次出征最终无功而返。

即使在兵力不足的情况下,他依旧尽可能地执行联合羌胡、攻略陇右的战略方针。特别是姜维在第四次北伐中,拉拢鲜卑的柯比能进兵,响应自己。

公元年,姜维与曹魏名将郭淮、夏侯霸大战于洮西,取得诸葛亮去世后伐魏的最大胜利。以至于魏国朝廷连下两道抚民诏书,可见影响力之大。

第二年,姜维希望进一步扩大战果,领路大军从汶水和汉中出发,合击陇西,却因为右路胡济的“失誓不至”,姜维惨败。“星散流离,死者甚众”。魏国在达到洮西之败后,第二年就能反败为胜,蜀军在段谷之战后则元气大伤,

蜀汉在经过这次战役之后,已经丧失了战争的主动权。魏、蜀两国的战争潜力、人才梯次、兵力补充上已经出现了全方位的差距。张翼、张嶷、廖化等挑大梁的元老,平均年龄已经超过60岁。

年轻一代的诸葛瞩被邓艾的劝降书激怒,居然弃绵竹天险于不顾,怒而出兵,被邓艾一举击败。蜀汉重要将领尽皆战死,蜀汉王朝最后的一道屏障轰然倒塌,投降派们开始大肆鼓吹投降曹魏保富贵的提议。

蜀汉自此灭亡。

白羽点评:继承了诸葛亮衣钵的姜维第一次北伐的时候,费祎就劝说“内治无人”。姜维不是不知道,只是他没有能力进行内治。内治权始终握在刘禅手里。许多人都说,姜维的“九伐中原”是在严重透支蜀汉国力下,继续发动战争。也有人说,姜维北伐中原是为了完成老师诸葛亮的遗愿。老白则认同一个观点:“孙休以内治除外患,姜维以外患治内患!”

1
查看完整版本: 风起陇西深度解析诸葛亮街亭之战斩了马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