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小儿科,常用治法,外冶法
TUhjnbcbe - 2024/6/25 16:06:00
斑蝥酊斑秃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6985742.html

搐鼻法:是用药物吹入鼻内,刺激鼻腔取嚏的一种方法,如用通关散吹鼻取嚏,以治风痰闭塞,昏迷不醒。

取涎法:主要适用于小儿寒痰闭塞,口噤、目张、两手握拳的闭证,先用乌梅擦牙龈,再用稀涎散少许,启口灌下,或用雄黄解毒丸,按年龄大小服2-3丸,取吐稠涎,人即醒。

熏洗法:即用药液蒸气,薰洗患儿肌表的方法。如麻疹不透用芫荽、紫苏(寒麻)、椿根白皮、西河柳(热麻),煎汤薰洗,以助透疹。水肿可用浮萍、葱白煎汤熏洗全身以发汗消肿。在应用熏洗法时,应注意避免受凉感冒。

蒸气吸入法.是用蒸汽吸入器,使水蒸气由病儿口鼻吸入的一种方法。常用于肺炎。使用时亦可加入芳香挥发性的药物。将蒸气吸入器的酒精灯点燃后,侍水沸而有蒸气喷出时,直接喷射于病儿口鼻内,与蒸气喷口的距离,须视蒸气强弱而定,通带吸入15。30分钟。

吹喉法:是将药末吹入喉部的外治方法。如锡类散吹喉,专治烂喉时证,及乳蛾、牙疳、口舌腐烂。冰硼散吹入,治咽喉红肿作痛,口疮焮红。

发泡法:是利用某些中草药敷于皮肤引起发泡的一种外治方法。如用喉症异功散治乳蛾(扁桃体肿大),用此药一豆大,置膠布上贴于患侧颈项外部,历24小时取去,则见外部发泡而喉痛消失,宜将水泡刺穿引流,泡皮不要撕去,用酒精消毒,盖以消毒纱布即愈,或用芽能茅膏菜(地下明珠)全株烘干研细瓶藏,每用一豆大,按上法贴患侧外部,亦收同样疗效。此方更适用于陈旧伤痛,风湿痛,骨质增生痛等,有一定的痛点者,外贴发泡后,收到良好效果。

括痧放血法:用细瓷碗口蘸清油括背部夹脊两旁近胸腹处,连括数次后,局部起紫黑肿块,病的自觉症状即见缓解的一种急救疗法。适用于小儿中恶发痧,腹痛昏沉,四肢末梢乌紫,括后腹痛缓解,人即清醒。如危重者可配合针刺十宣(即双手指尖),促进循环,以开通闭塞。

灯火疗法:亦称“灯火燋法″,是火炙的一种,古人用以治疗脐风,惊痫抽搐,以及突然卒死、风痰闭证。能够疏风散表、行气利痰,解郁开胸,醒神定搐,对于小儿经络凝滞,脏气不舒之证,以火散之,起到脏气流通,营卫宣畅的作用。其方法以灯芯蘸麻油燃火,以烧灼所选定的穴位或部位,手法必须迅速,一触及皮肤便即离去。但对邪己入里的实热证,久病体弱,久热消渴的虚热神烦,阴血亏虚等证,均禁用此法。

揉羊毛疗法:用生面粉、鸡蛋白、白酒各适量和匀成团如鸡蛋大,置小儿胸部顺手揉动,34~-40圈后,撕开面团在光照中可见到丝状物如羊毛,色白而靭,如见棕褐色则病情较重。些法来自民间,适用于小儿发热呕吐,水入则吐,如喷射状。烦躁不安,用面团反复揉胸一一即胃之上脘后,再给五花地丁饮加味(银花、菊花、蒲公英、紫背天葵、天丁、地丁、白蔻、芦根、桔皮、竹茹)煎汤,另用绣铁一块烧红置碗内加黄连1克开水淬成50亳升,分数次兑药服,但每次只给服5~~10亳升,小量呷服,以呕止为度。

泥疗法:取干净无砂砾杂质的黄土约一碗,以冷开水调湿作成饼状如碗口大‘,1.5厘米厚,包以薄纸侍用。此法适用于小儿高烧不退,头热如火,胸腹之热如焚,不恶寒而恶热,口渴有汗者,即将所作泥饼分敫于头部及胸腹部,泥热则再调再敷,换敷两个小时后,体温即随之下降。防止了高热惊厥。

热熨法:这是将药物炒热后,用布包裹,以熨肌表的一种外治法。如用炒热食盐熨腹部,以治腹痛,用葱白抖烂炒热熨脐周及少腹,以治尿闭等。

敷贴法:这是用药物制成软膏、药饼、或研粉撤于普通膏药上,敷贴于局部的一种外治法。如用丁香、肉桂等药粉,撒贴于脐部,以治泄泻,再如在夏季三伏天、用延胡索、白芥子、甘遂、细辛研末,以生姜汁调成药饼,中心放少许丁香末,敷于肺俞、膏肓、百劳穴上,治疗哮喘,谓之“冬病夏治″。

涂敷法:这是用新鲜的中草药捣烂,或用药物研未,水调或醋调匀后,涂敷于体表的一种外治外法。如用鲜马齿苋、鲜芙蓉花叶、鲜仙人掌等任选一种抖烂或青黛粉茶水调,外敷腮部,治疗痄腮。用白芥子粉加等量面粉,以温水调成糊状,用沙布包好敷于背部,适用于肺炎喘嗽后期湿性啰音不吸收者,亦可用于胸腔积液的患儿。

罨包法:这是用药品置于局部皮肤,并加以包扎的一种外敷法。如用五仁散研细如膏敷患儿手足心,治烦热不退。用吴萸、南星、明矾研细加面粉醋调成饼敷两足心,治小儿寒痰结胸。用五倍子研粉加醋调罨包脐内,以治盗汗等。

擦拭法:用药液或药末擦拭局部。如用冰硼散擦拭口腔,或用淡盐水、银花、甘草煎汤,洗涤口腔,治疗舌红,苔黄的口疮。或用75%的洒精拭搽局部的水火烫伤,以退热止痛。

1
查看完整版本: 小儿科,常用治法,外冶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