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济南1月11日讯当记者来到陈登棋家中时,陈登棋老人刚参加完社区的活动回来,“我刚参加完社区活动,我还领了一个奖。”陈登棋老人热情对记者讲到。
偶然的发现,与姜牯石结缘
陈登棋老人介绍,姜牯石产于济南南部山地的黄土层中,是亿万年地质演变的天然黄土的结核,质地坚硬,奇形怪状,适合用来雕刻。那还是年的时候,当时附近的西苑小区正在修公园,那时陈登棋喜欢养画眉鸟,经常去那边遛鸟,就发现用来修公园的土堆里有几块石头,形状比较像动物。“我觉得挺有意思,在与那里的建筑工人商量以后,就带回家了。回家以后,我觉得有些地方需要雕刻一下就会更像,于是就拿出了工具开始打磨雕刻,慢慢的就开始了姜牯石的创作。”
不断地雕刻,练就精湛的技艺
陈登棋老人带领记者走进了他的创作室,记者发现创作室里有一个大约两平米的长方形桌子,桌子上摆满了电钻、雕刻刀、镊子、毛笔等各种道具。陈登棋坐了下来开始向记者演示他是怎么打磨雕刻这些石头的,记者发现这些姜牯石材质还是比较坚硬的,陈登棋用电钻打磨了好一会,才稍微有点变化。陈登棋介绍说,就一个作品而言,人物的头部是最难打磨雕刻的,面部的五官一定要像,一定要生动,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往往一雕刻就是几个小时,只有这样才能雕刻好。“我是先将各个部位打磨好,然后用粘合剂拼接而成的”,但是记者发现拼接的地方并没有痕迹,完全就像一块石头,陈登棋笑着说:“这就需要一定的技术了。”记者好奇陈登棋老人的雕刻技术从哪里学来的,陈登棋说:“这个没人教我,我主要把雕刻姜牯石看做一种兴趣爱好,边雕刻,边慢慢摸索,最后就比较会雕刻了。”
多件作品,是20年的沉淀
随后,陈登棋老人带领记者来到了他的地下室,参观了他的作品。刚进去记者被眼前的一幕震撼到了,里面摆满的陈登棋的作品,大的小的,人物的动物的,还有一些拼合的汉字。陈登棋介绍,“我的作品都是结合当时的重大事件而创作的,每一件都是传播的正能量。”当记者问及陈登棋老人最喜欢哪件作品时,陈登棋表示,每一件作品都有它的含义,每一件他都很喜欢。据陈登棋介绍,这些作品,小一点的耗时一个月左右可以完成,一些大的复杂一点的作品要耗时半年之久,才能完成。为了完成这些作品,陈登棋一天会雕刻10个小时左右。多件作品也是陈登棋20年如一日,慢慢沉淀下来的。
作品:泉水情
作品:全运牛
捐赠给国家,让更多的人了解这项艺术
陈登棋老人今年已经80多岁了,眼睛已经不允许长时间的雕刻了,当记者问及这项手艺是否有接班人的时候,陈登棋回答,“目前还没有直接接班人,不过倒是有很多想学的,都是在一些活动上,他们问我怎么雕刻的,我就教给他们。”陈登棋表示,愿意将这些作品捐给国家,希望在山东省美术馆或者博物馆里有一个展览自己作品的地方,可以让更多人了解这项艺术。
闪电新闻记者张帅实习记者刘相龙通讯员史大鑫济南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