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朋友大家好啊,今天我们来给大家聊一聊:天水麒麟儿姜维。
一、人物简介
姜维(年~年),字伯约,天水郡冀县(今甘肃省甘谷县)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天水功曹姜冏之子。姜维年少丧父,母亲将他抚养长大,崇拜儒家大师郑玄。诸葛亮北伐中原时,姜维受到猜忌,不得已投降蜀汉,得到蜀相诸葛亮重用。在诸葛亮去世后,姜维崭露头角,拜大将军,独掌军权,继续北伐事业。后为躲避黄皓的迫害,前往沓中屯田避祸。景耀七年(年),魏国伐蜀,后主刘禅投降,姜维志存光复,假意投降,与钟会反叛,事败被杀。
二、“天水麒麟儿”称号从何而来?
《三国志》和《三国演义》中均没有姜伯约“天水麒麟儿”称号的记载,但为什么这个称号让人一听就知道是讲姜维呢?我查了一下,“麒麟儿“出自《陈书·徐陵传》,多用来称赞他人之子颖异。
《陈书·徐陵传》:“母臧氏,尝梦五色云化而为凤,集左肩上,已而诞陵(徐陵)焉。时宝志上人者,世称其有道。陵年数岁,家人携以候之,宝志手摩其顶,曰:‘天上石麒麟也。’”
《陈书》是唐朝姚思廉所著,二十四史之一,记载南朝陈朝史,完成时间在三国时期之后,所以三国时应该是没有“麒麟儿”称号的;再结合姜维出身天水,因此我猜测是在后来历史的不断演变中形成了姜维“天水麒麟儿”的称号,与“五虎上将“称号演变类似。
三、孟德说
姜维的父亲姜冏是天水郡功曹(郡守的主要佐吏),因羌、戎叛乱挺身护卫郡守,最后死在战场,所以姜维作为他的儿子被赐官为中郎,是天水郡的参军(军事参谋)。
《三国志·姜维传》:以父冏昔为郡功曹,值羌、戎叛乱,身卫郡将,没於战场,赐维官中郎,参本郡军事。
但是姜维在这个官职上做的并不顺心,诸葛亮出祁山时姜维被上司马遵怀疑有二心,就不让他回城,姜维四处碰壁,哪个城都不让他进,不得已之下,姜维只好向诸葛孔明投降。
《三国志·姜维传》:建兴六年,丞相诸葛亮军向祁山,时天水太守适出案行,维及功曹梁绪、主簿尹赏、主记梁虔等从行。太守闻蜀军垂至,而诸县响应,疑维等皆有异心,於是夜亡保上邽。维等觉太守去,追迟,至城门,城门已闭,不纳。维等相率还冀,冀亦不入维。维等乃俱诣(yì,到……处去)诸葛亮。
这里有一个典故“不在当归“,是说姜维投降诸葛亮的时候,恰逢马谡兵败街亭,诸葛亮率领大军撤退,而姜维母亲还在冀县,所以姜维和母亲分开了。后来,姜维母亲给姜维写信,让姜维回去,姜维回信说:“良田百顷,不在一亩,但有远志,不在当归也。”,姜维的回信内容大家可以应用在作文中,形容好男儿志在千里。
《孙盛杂记》:初,姜维诣亮,与母相失,复得母书,令求当归。维曰:“良田百顷,不在一亩,但有远志,不在当归也。”
回到正题,诸葛亮对姜维的提拔对姜维日后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诸葛亮是姜维的伯乐。在跟随诸葛亮后,姜维受到诸葛亮的重用,受封当阳亭侯,而这一年,姜维才二十七岁。
《三国志·姜维传》:亮辟维为仓曹掾,加奉义将军,封当阳亭侯,时年二十七。
后来,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姜维率军击退试图追击的司马懿,回到成都,受封平襄侯。
《三国志·姜维传》:十二年,亮卒,维还成都,为右监军辅汉将军,统诸军,进封平襄侯。
姜维继承了诸葛亮“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理想,受到刘禅重用后,多次进攻陇西,想要凭借自己熟知陇西习俗,举兵拉拢羌、胡为蜀汉所用,但是每次出兵都受到费祎(yī)的制裁,每次带兵都不能超过万人。
《三国志·姜维传》:维自以练西方风俗,兼负其才武,欲诱诸羌、胡以为羽翼,谓自陇以西可断而有也。每欲兴军大举,费祎常裁制不从,与其兵不过万人。
直到费祎被刺杀身亡,姜维才能主持北伐大局,期间有胜有负,升迁为大将军。延熙二十年(年),魏征东大将军诸葛诞在淮南举兵反抗司马氏,姜维趁魏关中空虚率兵出秦川,又率领万人出骆谷。魏大将军司马望与邓艾据守长城,姜维依山扎营,期间多次向魏军挑战,但司马望与邓艾坚守不出。第二年,姜维听说诸葛诞兵败身死,于是返回成都。
《三国志·姜维传》:二十年,魏征东大将军诸葛诞反于淮南,分关中兵东下。维欲乘虚向秦川,复率数万人出骆谷,径至沈岭。时长城积谷甚多而守兵乃少,闻维方到众皆惶惧。魏大将军司马望拒之,邓艾亦自陇右,皆军于长城。维前住芒水,皆倚山为营。望、艾傍渭坚围,维数下挑战,望、艾不应。景耀元年,维闻诞破败,乃还成都。
景耀五年(年),姜维出兵被邓艾击败,退驻沓中。当时刘禅身边有个宦官叫黄皓(hào),专权跋扈(hù),还想废了姜维,姜维请求刘禅杀了黄皓,但是刘禅不肯,所以姜维在沓中不敢回成都。
《三国志·姜维传》:五年,维率众出汉、侯和,为邓艾所破,还住沓中。维本羁旅讬国,累年攻战,功绩不立,而宦官黄皓等弄权於内,右大将军阎宇与皓协比,而皓阴欲废维树宇。维亦疑之。故自危惧,不复还成都。
景耀六年,姜维听说钟会在关中治兵,于是上表刘禅派张翼、廖化分兵驻扎关口,但是黄皓告诉刘禅敌军不会来,最终魏军兵分五路伐蜀,邓艾挥军进入沓中,姜维在这里被邓艾牵制,退到阴平驻扎。
《三国志·姜维传》:六年,维表后主:“闻钟会治兵关中,欲规进取,宜并遣张翼、廖化诣督堵军分护阳安关口、阴平桥头,以防未然。”皓征信鬼巫,谓故终不自致。启后主寝(停止)其事,而群臣不知。及钟会将向骆谷,邓艾将人沓中。月余,维为邓艾所摧,还住阴平。
钟会见关口已经攻下,于是长驱直入,姜维和廖化只好放弃阴平,与张翼等会合,退保剑阁。钟会写信劝降姜维,但姜维不作回应,钟会久攻不下,于是商议准备撤兵。
《三国志·姜维传》:闻关口已下,长驱而前,翼、厥甫至汉寿,维、化亦舍阴平而退。适与翼、厥合,皆退保剑阁以拒会。会与维书曰:“公侯以文武之德,怀迈世之略,功济巴、汉、声畅华夏,远近莫不归名。每惟畴昔,尝同大化,吴札、郑乔,能喻斯好。“维不答书,列营守险。会不能克,粮运县远,将议还归。
而此时,邓艾从景谷道偷渡进兵到绵竹,击破诸葛瞻,刘禅开城投降,还敕(chì)令姜维投降,蜀汉就此灭亡。
《三国志·姜维传》:艾自阴平由景谷道傍入,遂破诸葛瞻于绵竹。后主请降于艾,艾前据成都。
姜维军士都愤怒地拔起刀剑挥砍石头,但无可奈何,姜维率军向钟会投降。
《三国志·姜维传》:寻被后主敕令乃投戈放甲,诣会于涪军前,将士咸怒,拔刀斫(zhuó,用刀斧砍)石。
姜维投降钟会后,知道钟会有谋反之心,于是劝说钟会设法杀害魏将。钟会陷害邓艾,导致邓艾被囚禁(后来被杀),同时自称益州牧反叛,结果事情败露,导致钟会和姜维都被魏将士杀了,姜维的妻子儿女也被诛杀。姜维原想先借钟会之手杀尽魏将士,而后再杀钟会,复兴蜀汉,可惜事情败露,自己也因此牺牲。后世有人称这一事件“一计害三贤”,“三贤”指姜维、邓艾和钟会。
《三国志·姜维传》:会既构邓艾,艾槛车徵,因将维等诣成都,自称益州牧以叛。欲授维兵五万人,使为前驱。魏将士愤怒,杀会及维,维妻子皆伏诛。
姜维死后被剖开尸体,魏国将士发现姜维的胆如斗大,因此也就有了“胆如斗大”这个典故。
《魏晋世语》:维死时见剖,胆如斗大。
虽然姜维在蜀国地位不低,但他其实是个夹缝中的男人,诸葛亮也并没有把所有的事情都交给姜维,但姜维却是那个继承了诸葛亮遗志的男人。他在前期受到费祎的约束,后期受到宦官的压迫,落在他手里的蜀国残局早已不是诸葛亮时代的蜀国了。但是姜维在难以逆转的局势下,不断地冲击着命运,北伐、北伐、北伐,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他为蜀汉燃尽了自己的生命。
四、写在最后
以上就是本期《孟德说三国》的全部内容啦!
本期就到这里,希望大家多多点赞、收藏支持,码字不易,我们下期再见,拜拜!